三(1 / 2)
三
我从小在bj长大,这是因为我母亲的缘故。
我的母亲是bj人,所以,我的童年、少年和青春时代,都是在bj度过的。而我的父亲,则赐予了我“安”这个带有岁月静好的意味的姓氏和“若生”这个名字。
我的父亲生于杭州,长于杭州。他皮肤白皙,面如冠玉,身上带着淡淡的书卷气,有着江南人独有的温文尔雅。然而,对于生性要强、骄傲果决的母亲来说,这样的性格大抵就是温吞了。所以,母亲在我很小的时候就选择和父亲分开。
人生若只如初见,惟愿琴瑟在御,岁月静好。我的名字暗含了父亲对我所有的期冀。想来,在岁月之初,父亲也曾期盼着能和母亲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然而,终究是花自飘零水自流,镜花水月一场。
父亲和母亲分开以后,我和母亲留在了她心心念念的bj,而父亲则回到了和他一样温润俊秀的杭州。父亲没有和母亲争夺我的抚养权,临走前,父亲对年幼的我说:“若生,爸爸没有抛弃你。你要记住,不管我们相隔多远,爸爸都永远爱你。”就这样,我留在了bj,留在了母亲身边。直到多年以后的现在,我来到杭州,才发觉我心里始终空白着那一块、让我魂牵梦萦的是杭州——我真正的故土,它还有另一个名字,叫作乡愁。
尽管如此,当我回首过去的时候,我依然对bj心怀感激。虽然生活在在bj的这段时光与快乐毫不相干,但正是在这段时光,我遇到了此生唯一深爱的人。
“人生若只如初见,你叫若生,我叫初见,我们两个天生就是要在一起的。”我和初见刚在一起时,他这样对我说。
我和他相恋七年,从十七岁到二十四岁,相识十八年,从十一岁到如今。
我的生日在十二月份,那时只有五周岁,按照现在的政策,我是不够入学年龄的。可当时的审查还没有现在这么严格,母亲又要强,不愿意让我再蹉跎一年,所以早早的就把我送进了bj市排名第一的bj第二实验小学。
小学毕业后,我升入bj市第四中学,也就是bj四中。在这里,我遇到了初见。
原本,我们两人应该像是几何中,在同一平面内,永不相交,也永不重合的两条直线。在各自的轨道上行进,永远保持固定的距离,永远不会产生交集。这并不是因为我们两人有多么不同,多么南辕北辙,恰恰相反,我和他的性子如出一辙。我们都是一样的沉默寡言,一样的孤僻。
在bj四中这个人才云集的地方,我实在是太过微不足道。在这里,最不值一提的就是好成绩。班级里,至少有一大半的同学参加了各种竞赛,并获得了不俗的成绩。几乎班里所有的同学都多才多艺。当然,我也不是书呆子,只是,跟他们比起来,我的那点伎俩实在不够看。
班里的同学无一不是思维敏捷、坦率开朗、昂首自信,课上踊跃发言、侃侃而谈,课后善于交际,各类集体活动也积极报名参与。相较之下,整日都缄口不言的我还有初见在他们之中实在是格格不入,像是误闯进班级里的异类。
只是,跟我这个透明人比起来,初见更像是那只可远观不可亵玩的高岭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