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讲学二(1 / 2)
“我们华夏的历史可简单介绍成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三个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包括武器,经济形式,政治制度等等。”
“我们后人都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之上,总结他们失败的经验,对他们的各个方面知识加以优化,总结出适合当前环境的东西,比如,官员的任命,以前是举荐,举孝廉,而后科举等等,都是应运而生。”
“所以,如今看待这个问题,要看这些东西是顺势而生还是逆势而为,士人的作用,就算我不说,我想大家也知道,说得简单点,士人就是管理国家的后备人才库,这也是大多数人读书的目的。”
“难而,商人,手工业者,匠人就没有用处吗?这当然不是,要不然,没人种粮,吃饭的问题怎么解决?没有制陶,做家具,生活的问题怎么解决?没有纺织,穿衣问题怎么解决?没有商人,剩余物品怎么流通?”
“所以,我们建安学府应运而生。”
此时简单直白的话,让诸多学子明白了建安学府建立的原因,不过,理清原因,另一个疑问又跟了出来,在这个士农工商,儒学至上的国度,开设格物学,真的有前途吗?
胳膊永远是扭不过大腿的。
柯兴看着下面的学子,有的一脸兴奋,有的面露疑惑,有的一副事不关已,高高挂起的样子,柯兴对其他人到是不甚在意,他在意的是那些面露担忧和疑惑的学子,因为他们才是希望所在。
陈伯亦赫然在列。
“各行各业的百姓,就像是一个人体,有皮肤,脏器,四肢,头脑,血液等等,缺一不可,只是有些人,比如士人,就像是大脑,协调管理着整个身体,其他各行各业,各行其事,各负其责,但都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人有完完整整的,也有缺胳膊,少腿的,也有盲人,哑巴,但唯独没有缺少大脑和心脏的,你说这些像不像现在的社会?”
柯兴的比喻很直白,道理也很浅显,但在求学路上没有人像柯兴一样掰开了,揉碎了,讲给他们听。
此时,大多数学子露出原来如此的表情,他们仅仅理解了柯兴表面上的意思,但如陈伯亦等人想得更为深入,为什么历代王朝造成此种畸形,根子还在朝堂之上。
只是,他们并未在课堂上提出来,因为,此时不能说。
或许建安学府的建立,仅仅只是让华夏文化不至于消失在历史潮流之中,或许为百家提供一片生存的土壤,又或者夫子们有变革的心思。
陈伯亦思及唯恐,及时将思绪拉了回来。抬头望上三尺讲台,正对上柯兴饱含深意的目光,陈伯亦像犯了错的孩子,迅速低下了头。
突然又察觉到自己并未犯错,为什么受不了柯兴的目光,于是鼓足勇气,抬起头来,只是此时柯兴的目光移到了另一边,没来由的,陈伯亦感到一阵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