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一九 大乘佛教(1 / 3)
明玉已经把利害关系分析得头头是道,可谁也没想到:李天还是采纳了鱼玉瑶的建议。不要说别人,就是鱼玉瑶都觉得不可思议:“天哥!我们真的要去那里吗?”
“怎么?”李天笑眯眯的看着鱼玉瑶说:“不是你说的‘要去北寺慈航’吗?怎么现在你反而疑惑了?”
“我之前不是没想那么多吗?”鱼玉瑶红着脸的低着头道:“听了明玉的分析,我觉得她说的很有道理,我们不是应该往精锐尽出的东寺台密去吗?”
“你能够虚心认错,我真的很欣慰!”听到鱼玉瑶的劝阻,李天赞许的点头道:“不过,我还是觉得要去北寺慈航。”
鱼玉瑶不明白的问道:“为什么?你不是也觉得明玉说的很对吗?”
“这些你们想不明白也很正常。毕竟你们不了解外面的世界。”李天解释说:“我生存的那个世界,要比这里小的多的多,但那里的教派分歧却是无处不在。”
“就佛门而言:我们那里就有大、小乘佛教之说。小乘佛法只度自己,不管他人;大乘佛法是自度,度他。”
“佛门把人身心的相互作用,概括为:五阴、三毒、六根、六尘、十八界等名相。
五阴,就是五蕴的意思,即:色、受、想、行、识;三毒,就是所谓的:所谓贪、嗔、痴;六尘:色、声、香、味、触、法,与人身体的六根:眼、耳、鼻、舌、身、意相呼应;十八界:又称‘十八持’,即内六根:眼界、耳界、鼻界、舌界、身界、意界,外六尘界:色界、声界、香界、味界、触界、法界,六识界:眼识界、耳识界、鼻识界、舌识界、身识界、意识界。
这些都是‘小乘佛教’的自修,而‘大乘佛教’脱胎于‘小乘佛教’,故他们又多了‘四谛’、‘十二因缘’。
四谛,即苦、集、灭、道。佛说:人生世界,一切皆苦,纯苦无乐,而众生无知,反取苦为乐。
归纳其类,‘苦’分为八苦:生、老、病、死、求不得、爱别离、怨憎会、五阴炽盛,被称为:‘苦谛’;因为众生自寻烦恼,以采集苦因而成苦果,误以为乐,这就是‘集谛’;如欲灭去苦因苦果,达到离苦得乐,这就叫做‘灭谛’;因此必须要以求证道果,升华人生而得达究竟的法门;这就是‘道谛’了。
因此综观人生世界,名为‘无常’、‘苦’、‘空’,‘无我’。
缘痴有行,缘行有识,缘识有名色,缘名色有六入,缘六入有触,缘触有受,缘受有爱,缘爱有取,缘取有有,缘有有生,缘生有老、死、忧、悲、苦恼大患所集,是为此大苦因缘。
从‘无明’到‘老死’这一过程的十二个环节,因果相随,三世相续而无间断,使人流转于生死轮回大海,而不能得以出离。即: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
佛法共分五乘:人乘、天乘、声闻乘、独觉乘、菩萨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