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2章 开拓者(2 / 7)
“这是……人物小传?”汪元将信将疑。
这明明就是人物小传,但他不敢确认,实则是不可置信。
剧本创作过程中,一般情况只需分类出各个人物的情节结构就行了。
就比如眼前的内容,按照他的编剧理念——
【吴小宝生病不能上学,爸爸要赚钱不能陪她,她很无聊。这是动机。
吴小宝敲开乔克的门,让乔克扮演小丑让她开心。这是过程。
乔克把吴小宝当成生活里唯一一道光,欣然同意。这是结果。】
这就是情节结构,且是用第三人称来写,把人物在剧本中的所有情节结构连起来,就是该人物的人物剧本。
而第一人称的人物小传,这不是演员该干的活吗?
为了更好梳理人物心境,为了更好深入解读人物,优秀的演员拿到人物剧本后,往往都会写一份人物小传出来,以作为表演的参考。
可是,眼前这一幕,相当于是编剧把演员该干的活给干了,这有点打破他的认知。
刘义双手环抱,道:“会写人物小传的演员只在少数,大部分演员没有写作经验,也没那份写作思维,让他们写人物小传那是要了他们的命。”
众人缓缓点了下头,这是事实。
配角还好,人物小传几千几万字能搞定。
重要配角和男女主的人物小传,那就要奔十万字走了。
有几个演员有这份耐心、这份定力、这份阅读理解能力以及写作能力,能在演戏前写出一份第一人称且要求强情绪的“短篇小说”?
演员的基本文化素养摆在市面上,这注定是少数人才能做到的事。
刘义又说道:“演员的状态也不是说有就有,状态找到了也不一定是导演需要的。”
演员自认为很好的表演,在很多时候都不被导演认可,因为不符合导演对整部剧作的理念。
把人物小传放在剧本创作中一并搞定,那人物小传肯定也是导演、制片人和导演组一致定调的结果。
这份人物小传事先得到了导演的认可,那么演员按照这份人物小传的解读方向,琢磨如何表演好就行了。
刘义接着道:“我们在改革创作方式的过程中,就想着一步到位,帮演员把人物小传写出来,如果到时候演员对人物小传某段情节的人物剖析有异议,可以跟导演商量和探讨,起码能节省很多沟通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