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章②(1 / 2)
可能爱应建立在精神上,而不是人性的言语中。
真正的寄托不应该在另一个人身上,是需要内在的精神寄托。而最重要的是精神,不是寄托,精神是使自己内在得到养份,使自己在面对困难、挫折、打击时,能给自己足够的能量来战胜外在的压力,吸收适于自己世界中的知识与养料,来加快自己在精神世界中的神念。而寄托不应该是人,应该是最真实的自我,当自己面对人性触动时,还会不会像脑海一样强大?战胜的是自己,而不是寄托给另一个人。寄托的是事物的精神方面,而不是人性的多变,不要在自己人性上对较为美好事物的攻击,真实的是自己并不是美好一点点,甚至都没有。
想要安稳的感情与生活,其实并不难。真实的自己不看重且盲目的。好的感情与生活是自己对自己的要求与控制,不能放在外来的一个人,但往往帮自己的只有精神,要在精神方面的寄托,而不是肉体方面的空壳。
自己想要是多么符合人性的。好的伴侣是需要命中注定、前世因果、即是因缘,世间的爱与性是多么唯一,已确定。在茫茫大海,显得不抵一粒沙尘。迎合的不是事物,是自我的确定,坚持、坚定、努力、拼搏,这些才会奠定人与人的不同。是需要自己在特定年龄去总结与发现的,美好的固然有意义,但自己认识自己的心灵才是最有意义的,更具有价值性。
使彼此产生共鸣,是双方在长期生活下下意识的同频,是需要时间上的认证,而非欲望的加持。
在时间里我们得到许多需要的。不需要会被自己唾弃,而这些揭示自己在自己的世界,永不自知的人性来为贪婪的一面找借口,单的是多方面的“爱欲”,慢慢的自己已经变得模糊。不是从前的自己丢掉了最为“简单的东西”,回忆起来自己是否敢承认,承认了也许是口舌之争、内心杂乱。
后来,之前共振的歌曲已不再喜欢,之前的人已不再去欣赏,之前的事物已不再分辨。自己的简单与精神是否不再沟通,便分离开来。过去的自己现在的自己,未来的自己,是否还会分离,最终只是追寻自己的影子,走在人世间白一块儿,黑一块儿。
守护的只有内心深处的一点点,代价是巨大的。让自己产生悲痛,到头来不如顺其自然,一切变得轻松许多。
渴望、相信、热爱、所爱、爱情、性情,可最终都会回到原来的一个点上,是自己内心深处的一点点,这一点点是需要成长与时间的共同建立,而不要把灰暗的一面搬到舌面上,不因自己的“虚伪”而骗那“简单”的自己。从而伤害那一点点。心理,不自觉涌上对“简单的思念”,而自己也不是“曾经的那份简单”。
代价是需要交换的,是认识真实的自己,不再听从虚伪的人性,从杂乱里找出“至简的自己”。
没有刻意的自己,慢慢走进深渊里的孤独,静静守护自己的花开。
真正的爱,是接受最复杂的自己,但又能从复杂调到简单,从故事里抽出那个不带污泥的自己。
爱的方式是认识自己的方式,但又静静的照射出爱的形状。
把爱变得“简单”,可我们变得“复杂”。
2孤独的理解。
人们常常说同行的人是共振的,可我想说同行之中的自己也是孤独的。而自己与自己是相处最长时间的。太过于在乎努力、争取的往往是得不到的,重要的是努力前行且内心波澜不惊,而不重要的是自我怀疑与否定。
不管我们与几个人同行,最终我们回到家还是要面对自己,接受自己对事物需要感,追光感。要对自己真诚,才会对身边的人或事物和善吧!而不是零点。
渺小的自己走在偌大的世界里,默默感受到了无力,到底是要过怎样的生活?还是要过没有准备的自由?没有准备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自己没有选择,在芸芸众生里,自己也是那么平凡又独特。
出生到现在几十年的光阴,快得让人麻木,感觉最重要是与自己精神世界的对话,而非人性的“摆弄”,让自己在生活里更为洒脱,不因方向等这些过于美好的词语压到自己,使自己连喘息之气都没有。活成这样,也许是自己内心世界的吧。
独自一人走在流水的乡间小道。柔和又清新。没有城里的喧嚣,显得格外的安静,安静的进入心扉。内在的精神世界使我产生了共鸣,让我放下了沉重的外衣。退下“为人的性情”。自己与内在的独白,来看看这份“简单的世界”。与灵魂交谈到达自己世界里的“一点点”。
坐在高铁上,窗外的树木在我眼前变得模糊,好像被定格的画像,让我不由觉得自己无法逃过自己。孤独不是自己肉体上的感觉,更不是人性的多方面说辞,是自己内在精神世界的空档。
由单一变复杂,所有的都会影响自己,而精神上的自己只能说服肉体上的空壳,外象是否重要还得看内象的提升。仿佛我们什么也决定不了,什么说的不算,渐渐的“心打开了”。
是要诚恳的面对自己,自己的单一感也只是自己没有足够去感受世间给自己带来的养料,也无法面对简单的自己。不是每一个人都会去问一个问题,而是这问题自己会受到什么程度的影响,走过的路、路过多少脚印,仿佛变得不太重要,重要的是与自己对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