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一三章 西门庆找死(2 / 4)
总说大送有钱,大送富裕,可有钱的从来都是士绅。到了村里的贫民,那就不行了。这王家庄的人家,除了两家有几十亩地的小地主,其他人的日子倒是不惨,但绝对很苦。家里基本上啥也没有,穿的基本都是好多补丁的破衣,养猪、羊、牛的有七八家,鸡鸭倒是家家都有,主要还是养着补费粮食,河里游游,地里刨刨就能活挺好,指着下蛋给老人孩子补营养的。人多面有菜色,大致就是凑合着活,苦点累点死不了就行。
看过了一圈,跟人们简单的了解一下情况,又说了一下扩建学堂要各家出人干活的事,王言躺在马车去了后挡板,只留两壁一棚顶的车厢内,由那护院在地上赶着车,小小年纪的王保庆坐在车辕旁的前室,吹着清凉风,晃悠着小脚丫,哒哒的向着阳谷县城而去。
阳谷县城没什么稀奇,就是古代城池样式,高墙围拢,有着城防工事。门口一队守门的兵勇,以及几个办事的小吏躲在阴凉处,查看着往来行人的商货,是收税的,城门税。
王言当然又没有带货进城,自然没有那么多的说道,事实上他的生意交税很少。毕竟县衙中上到知县,下到无名小吏,都是朋友。相对于交商税,很显然,朋友间的慷慨馈赠对双方来说都是一个巩固友谊,加深联系的好选择,真的双赢。
在城门口下了马车,王言背着手溜溜达达的近了城门,远远的,兵勇和小吏们就开始招呼了:“些许时日没见,王大官人精神更盛啊。”
对着这帮松松垮垮,毫无精兵模样,欺软怕硬混日子的小杂鱼们回应了两句,王言摆手道:“些许银钱,请各位大人们下值喝酒,保庆。”
“谢大官人赏。”领头的高兴的从王保庆手中接过碎银子,跟着众人一起对这大头拱手道谢。
王言笑呵呵的拱手回礼,随即转身溜达进了城内。
大送的地图虽然小,但多是膏腴之地,人口能有一个亿。分到那么大的地盘上,加上不抑土地兼并以及商贸确实发达,人口流动比较大,城里的人口还是比较稠密的。
不过城里的人口多归多,但面色红润,衣衫整洁的也是少数,不好过的才是大部分,都是挣命的。除了古色古香的建筑让人眼前一亮之外,没什么特别。环境也还算是可以,说不上很干净,倒也没有想象中那么脏乱差。
虽然这年月没有保护环境的意识,但是对于生活的地方,人们普遍还是有些公德心的。驴马车进城,拉的粑粑都有自己人清理的。当然不清理也行,撑死就是挨个几十棒子再罚些钱,问题不大。相比起早前的‘弃灰于公道者断其手’的刑罚,好太多了。
而现在这一个小小的,如果不是有武大郎、潘金莲这俩人,都没人知道其名阳谷的县城中的环境,同比当下正处中世纪的欧洲,应是天堂。
“王大官人,王大官人,吃桃,可甜了,就是知道今天大官人进城,特意摘了给您准备的。”
刚走了没一会儿,就有个扎着童子髻,跟王保庆差不多年岁的小孩提着筐在王言面前晃悠,大声的吆喝。
这就是武大郎的小伙伴,那个叫郓哥儿的孩子。至于为什么没卖梨,改卖了桃,现在方才六月多,梨还没熟,桃熟了。
王言随手拿了个桃,借着一边商户的水洗净,咔嚓一口吃一半,嗯一声:“还不错,装车上吧。”
“哎,谢过王大官人。”
看着他嘿嘿笑着跟保庆那里拿钱,王言笑道:“你叫什么?”
“回大官人话,小贱名郓哥儿,都那么叫我。”
“郓哥儿啊,今日想吃炊饼,你走街串巷,可知道哪家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