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学校发的茶(2 / 8)
“嗯嗯,我在努力地写,只是拿起笔或者打开电脑却完全没有灵感,望着一片空白脑子都在发痛。”
“我说过什么?要去感受生活呀!而且一定要勇敢的写下第一句,哪怕只是“今天天气很好”这样的一句废话也可以,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写作这门科学和别的手艺也一样,只有经过长期和耐心的钻研才能掌握。”
“您说的对!所以我最近也读了很多名家的作品想学习一下,有些不解的地方还想向您请教。这里人多,方便的话能再去您办公室谈谈吗?”
“这倒是不常见呢,学生主动邀请老师去办公室谈话吗?哈哈哈,怎么?想念我泡的茶啦?”
“茶确实很好喝!”钟凡因回答。
像上次一样,逆着离开教学楼的人群,来到办公室后。赵老师同样请钟凡因坐到了同一个位置上。只是茶却换了。
“上次的那个红茶喝完了,这是学校新发的普洱,都说普洱可以消食理气,你尝尝,看看等下能不能多吃两碗。”
“谢谢老师,不好意思哈老师,影响您吃午饭了。”
“你这是在报复我上次午饭时间把你留下了吗?”赵老师开玩笑说。
“不敢不敢”钟凡因急忙摇了摇头。
“那么,就说说吧,你刚提到的最近读了哪些书呢?又有什么疑问呢?”
赵老师问完,认真地望着学生等待回答,奇怪的是学生却没有马上抛出问题,而是捧着那一杯普洱一饮而尽。
这是渴坏了?虽说温度已经被他调好,可看他的样子却不像一口气喝了一杯茶反倒像一口气干了一杯酒。
俗话说“酒”壮怂人胆,钟凡因这才开口道:“赵老师,我最近读了一些日本、韩国的名家作品,准确说都是写于上个世纪初的。感觉,和国内同时期的作品风格上很接近呢。然后,我就稍作了一些调查,发现从近现代文学的发展角度来看,三国的经历有些相似呢。”
“没错,你的感觉很对,东亚文学本就同宗同源,日韩两国的语言中直到现在仍保留着不少汉字。日本人在二战前,都必须用中文起名,韩国人至今在类似我们身份证的id上还要用中文备注名字。并且上个世纪初,中日韩都是在被迫的情况下打开国门的,接受西洋文学思想的侵染。在这种相似的心态下,起步时,作品风格也自然接近。但在之后的发展中嘛,因为大的社会环境走向不同,各国的作品风格也随之出现更明显的差异。”
“嗯嗯,我就知道您对东亚文学的历史很有研究,您和咱学校的陈、王两位教授应该算是这方面的“三杰”了吧?”
“陈教授和王教授吗?那我倒不是很清楚了。”赵老师的脸上闪过一瞬间不易察觉的表情变化。
“他们和咱同一个学院的,难道您平日里跟他们的交流不多吗?”
“嗯以前倒是为什么对这些感兴趣?”
“没什么没什么,我只是对三位都仰慕已久。另外,两位老师近期要发表一本东亚文学历史相关研究的书籍,不知道您听说了吗?”
“那我就更不清楚了,他们发表什么是他们自己的事。不过,这和你要写的东西又有什么关系?”赵老师的表情开始变得严肃,一扫刚才的和蔼与温柔,开始质疑起学生这次来的真实目的。
钟凡因的心也像一块石头一样,终究沉了下去
“嗯我要写的东西,其实是一本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