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丹心何需鉴(3 / 4)
对着一众眯着眼笑的乐开了花的佞臣们,没有口软,张口便骂,言辞激烈,难抵他心头之恨!
如此一番过后,刑部所定的罪名便是“涉嫌通敌,勾结势力,企图谋反”。
皇帝当天下诏,宛余虽诛九族,次月午门问斩!
京城早就传遍了这个消息,众人心知肚明,两袖清风、一身傲骨的宛先生不会做出如此勾当,定是为人所害。
可是,那日消息流传之后,帮他上前求情的也仅仅是气华书院的一众门生而已!
连续二十多天,皇宫外都有大批的寒门士子长跪不起,击鼓喊冤!
宫门开了众人以为是皇帝陛下来了,纷纷抬起头,可是入眼的是一批甲光森然、手持长戟的京城禁卫。
大批的气华书院士子被抓走,哀嚎不断,响彻不断,充斥京城,也让本欲为宛大人喊冤的无关者,止住了那颗跳动着正义的心,内心长出一口气,无不为当时自己疯狂的想法产生一阵后怕!
一月时间已到,大批的甲士押送着犯人游街,除了当初作诗的那位士子,宛余虽一家老小,还有近六千名气华书院的学生。
“寒士宏儒功名熬,”
“佞臣昏君刽子刀。”
“待得汗青映碧血,”
“不枉人间走一遭!”
宛余虽被关在牢车内,口中响起幽幽的诗,声音不大,可是街上的百姓听得却是异常真切,看着落魄苍老的宛余虽,眼中闪过不舍,感激,愧疚。
那不断传来的诗,似是打在了众人的心间,似要唤醒众人已经快要熄灭的心脏!
此时的他们,内心悲凉之余,似乎残存着一种东西,待到后来“张生”起义时,众人方才醒悟,那种东西,叫做---热血!
行刑结束了,午门内外鲜血成河、汇入城外,皇帝下令,三日之内不得捡尸,另外,那位作诗的士子,和腐儒宛余虽的首级悬于都门外,以儆效尤。
从始至终,这位皇帝陛下始终都不知那位作出叛国之诗的士子姓甚名谁,实在可笑!
在行刑后的第二天,谏官“历心”老先生,在奏了一封上书之后,老先生乞骸骨,辞官回乡!
上书的内容不多,仅仅是两行字:
“一身丹心何须鉴,徒让气华洒黄泉!”
几日之后,老先生暴毙于回乡的路途中,口吐白沫,双眼瞪圆,透漏出不甘与无奈,似是毒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