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 盐商 罗太太带着儿子一连在宁家住……(2 / 7)
段家是匠籍,段老太爷正在努力让家里变成农籍,宁老太爷要比他先一步,早二十多年就花了大价钱把家里从匠籍换成了农籍。
不过这是很久以前的事,现在商籍很值钱,——只有盐商有资格登记为商。
每年他们只需要把军粮和马匹物资运送到偏远地区,就能在指定的地方卖盐。
后来盐商囤盐太多,一下子卖不出去了,朝廷又急着要银子,就让他们用钱买窝儿,去换可以自己卖盐的权利。
祝家就是有盐窝的大盐商,其他盐商要辛苦地运送物资,再把盐放到祝家口子里去卖。
祝家守着这个盐窝,只要王朝不倒子子孙孙就什么都不用干,就只需要收小盐商的孝敬,躺着花钱就行。
而且人家的子弟不仅可以科举,还可以异地科举,这些有窝点的盐商说是江南的土皇帝都不为过。
现在不是贱籍都能科举,只是官帽子不是白菜萝卜,白发苍苍的举人多得是。
宁宣念书再聪明,他自己也说不可能在三十岁之前中举。
要是他能成十五岁的举人老爷,宁家早就鸡犬升天了。
想到这里,段圆圆又想给裕哥儿鼓掌,十几岁的秀才,真是个小天才!
只是宁老太爷和宁家两个老爷心眼子就比针尖儿打点儿,死活不肯在嫡枝没有出息的时候扶持庶枝。
宁家有官的时候靠官,没官的时候就让姻亲做靠山,这么嫁来嫁去,城里几个大家族都同气连枝,谁不在宁家落难的时候帮一把。
老太太一门心思想让几个儿子娶官家女就是觉得门第不够高家里要完蛋。
宁珠不得她宠爱,她的夫婿也是跟宁宣一样备受夫子喜爱的优等生。只是一病没了,老太太生前日日都骂她是个没福的。
宁文博两兄弟当年能顶着压力娶小门户的女儿,可见多少也有几分真心,就像表哥娶的也是她这个乡下大地主的女儿一样。
没有真心完全是办不到的。
这么一来,宁家姻亲少了,家里又只有一个二房老三是秀才,宁家再不出官已经十分危险。
宁宣接手宁家的生意以后,就在乡里不断地鼓励族中弟子念书。
念书不是光花钱就行的事,宁宣的银子花下去,可到现在还没见什么成效。
段圆圆很好奇祝家怎么会给自己送礼。
罗太太也不知道宁大老爷连自己儿子都防,她一愣,含含糊糊地说:“你公公经常去扬州拜访他老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