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1.番外(二十五)(2 / 3)
然而天幕不给他们自欺欺人的机会,直接放出后世研究。
【这是甘肃出土的汉墓竹简,记录了边境军人的待遇。】
【按照当时的物价水平,汉代军人的年收入为120石到140石,折合成孝高武帝时的五铢钱是七千八百钱。】
“多、多少?”
“七千八百钱?七千八百钱!!”
不怪黔首吸口凉气,而是以汉初的工资水平,一个勤快的壮年男子一年就赚六千余钱……这还是在主家心善,愿意给点米糠烂菜的情况下才有超高收入。反观孝高武帝时的边境军人,不仅吃着朝廷的米粮,居然还有金钱补贴……
这哪里是服役啊!完全是去边境享福。
而比普通军人的年收入更令人惊讶的是天幕对此的不屑评价:【这个收入在孝高武时已经算是比较低的。如果不是外族出身、有罪、或是想给孩子换个竞争赛道,基本没人会去边境狂吃沙子。】
被扎心的黔首努力找补道:“边、边境苦寒,呆不住也可以理解……”
【毕竟一个在家搞小作坊的老妪每月都有六千,更别提熟练的女工、高级绣娘996起来也能赚个一月一金。】
天幕放出孝高武时的黔首收入,把心脏脆弱的某些人给气得不清……
“大父……”
“阿父……”
民间自是兵荒马乱,或是给晕倒得老人掐人中,或是找草药把对方熏醒。总之在好一顿的忙活后,气倒的人也悠悠醒来,对着天幕捶胸跺足道:“天道不公!天道不公!”
“何至于让我们生于贫苦之地,而后人过得如此舒适。”
得亏天幕没有爆出工业革命后的人民生活,不然他们心态更崩。
“好家伙,这是把黔首当乡绅养呢!”
刘邦望去,想找个三千以下的职业都不多见,难怪天幕提起边境会疯狂叹气,难怪后世不断提高边境补贴来吸引人口向那儿移动。
【和农民一样,边境军人也可给家里添个免役名额,然后在直系后代的科举与求学上比旁人更有先飞优势。】
天幕再次放出动画,只见一个右手比“耶”的农民身旁站着几个愁眉苦脸的瓜娃子,然后一小吏丢给年长的娃子“免役”的牌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