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2 / 2)
徐长生赶紧坐直了腰身,目光向前方看去,只见,在主席台的中央位置,李诚刚刚落座。李诚的样子没变,只是眼睛更深邃了,周身散发的魅力也更磅礴。
此刻,李诚的目光也正在向观众席里扫射,仿佛在寻找着什么?
徐长生赶紧低下了头,六年没见了,即使见,也是在黑白的报纸上见,如今,真真切切的一见,心里倒慌乱了起来。这些年里,他总觉得有一丝亲昵又缠绵的情丝在他和李诚之间联系着,想断断不了,想忘更忘不了。
不可否认,李诚的身上有一种独特的精神,这种精神成了徐长生的寄托。
比如,在他入狱后,他觉得整个天都塌了,百事不利,迎接他的将是一败涂地。可是,当他听说李诚支持长生水泥厂复工复产时,当他又听说李诚每个周末都去长生水泥厂时,他便觉得自己是幸运的,有李诚在,自己的担忧则多余了。
其实,他真的想对李诚说一声:
谢谢!
思绪还在徘徊,台上的李诚已经开始讲话了,声音清澈而又奋进:“组委会非要我讲话,可是,我怕我的讲话耽误大家学习的宝贵时间,所以啊,我最多说五分钟。改革开放的浪潮已经席卷中华大地,各位必须认清楚,这是大趋势、大潮流和大基调。所以啊,我们必须向前看,向前走,而不能固化思维和吃老本。现在是市场经济时代,什么是市场经济,竞争就是市场经济,我们不仅要与本市、本身的企业竞争,还要与全国、全世界的企业竞争。大浪淘沙,留下的才是精华,所以,我们必须居安思危、如履薄冰、戒骄戒躁、发奋图强。”
他的目光扫射了一圈,继续说道:“除此以外,我们还必须有两点精神,尤其是对于企业家们。第一、必须有学习和钻研的精神,学习先进的科技、学习先进的管理方法、学习先进的资本运作,并且,学以致用,活学活用,把学到的知识为企业发展所用;第二,必须有破旧立新的勇气和胆量,对于不合理的事物,我们必须推翻;对于不健康的思想,我们必须斗争;对于不正确的方法,我们必须纠正。不要以为过去的都是对的,时代变了,市场变了,过去的若不加修改和创新,那是会被淘汰的!今年啊,我要求商务厅举办不少于十次高端企业讲座,就是希望从企业管理、市场竞争、产品营销以及科技创新等等方面给大家灌输知识,俗话说,知识是第一生产力,所以啊,希望大家好好学习,我也好好学习,我们要向世界上最先进的管理体制借鉴,把我们的事业推向新的高潮!”
哗。
会场上响起了一片热烈的掌声,震耳欲聋,群情激昂。
第一个上台演讲的是中央财经大学著名教授沈老师,一个中年人,留洋归来的大学者,他的题目是《关于企业管理制度建设的分析》,他的表情温文尔雅,声音略带磁性:“没有制度的企业如同一盘散沙,没有制度的企业不会长久存在,没有制度的企业造成巨大的内耗。现在,咱们的国有企业管理靠的是集权模式,一个领导一个风格,企业管理朝令夕改,企业制度不过是维护集权的工具;现在,咱们的私人企业管理靠的是个人能力,内部管理全靠企业家的个人偏好以及喜怒哀乐,所谓的制度根本不存在外国企业,比如xx公司,制度到人,制度到事,制度到钱,即使领导更换或外出,企业照样良性运转。完美的企业制度设立,犹如把企业的人组合成了一个大机器,在这个大机器里,每个人各司其职,又有序配合”
第二个上台的是上海经济研究所罗青教授,他发表论文数百篇,这次演讲的题目是《现代企业化管理》,主要内容为三点,一是企业构架的架设;二是部门职能的确定;三是责任到人的体系。一般的企业构架是总经理、副总经理、部门经理与基层员工,共计四层,倡导扁平化管理,强调领导责任权限;各部门职能必须明确,部门之间的协作必须规范和协作;无论是领导,还是员工,必须进行岗位职责限定,强调责任和义务。
徐长生一边听着,一边笔记,听大师们的演讲,绝对称得上受益匪浅,甚至是茅塞顿开。
他没有在国有大型企业工作过,所以对大型企业的内部管理所知甚少。可是,他却看见过很多集体企业和私人企业,管理方法是一言堂,朝令夕改是家常便饭,尤其是员工,他们该干啥,全看一把手的脸色;并且,只要一把手不在,基本上都在偷懒。
而他的企业之所以正常,并不是因为自己完美或制度完善,而是因为他手下的这几个负责人是干事儿的正派人。
试想:
若这几个正派人偷懒了,或换人了,企业还会顺当吗?
还能久存吗?
答案是,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