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五章 改革翰林院(2 / 3)
王承恩见此,不由得露出羡慕之色。
他都研究了一晚上,却没有弄懂分毫。
“此乃天书也!”宋应星手捧着书册,视若珍宝。
朱由检赞叹道:“宋先生果真大才!”
“陛下,可否将此书借与微臣,微臣还有不少问题没有弄懂,想带回去细细研究一番!”
宋应星露出了科学研究员的本性,此刻只想把书中的道理研究透彻,一点也没有当官的想法。
朱由检笑道:“朕准备封你为国子监祭酒,将书中的知识交给监生,朕准备明年春闱以此为题。你若是能接受这个官职,朕让你带回国子监,将其刊印成书,发行天下。”
宋应星满脑子都想回去做实验,验证书中的那些道理,当即回答道:“陛下放心,若是让微臣去主政一府之地,可怕还力有不逮。但若是教书育人,微臣定当尽心竭力。”
听着他答应了下来,朱由检脸色一喜,下令道:“那朕就封你为翰林学士,兼任南京国子监祭酒。”
翰林院,就相当于此时的最高学府,中央党校。
有明一代,翰林院都是储相熬资历的地方。
科举排名前列的考生,并不会立刻让其去做事务官,而是去翰林院修史。
等修上几个年头,清楚了朝廷的规章制度,运行流程,就可以去担任翰林学士草拟圣旨了。
这个职位是正五品了,再进一步,运气差点的就转任各行省的三司主官,运气好点的则一步登天,担任六部侍郎。
猛将必发于卒伍,宰相必起于州县。
朱由检却不喜欢这个制度。
虽然按照以前的升迁制度,还出过像张居正这样的名相。
可大多数内阁大学士都是像魏藻德、李建泰那样只会纸上谈兵的人。
朱由检计划,将翰林院变成大明的科研机构,变成跟英国的皇家科学院一样的单位。
普通研究员,授予正七品的编修。
资深研究员,授予从六品的修撰。
带领项目制攻关难题的人,则授予正六品的侍读、侍讲。
更有能力之人,则可以授予从五品的侍读学士、侍讲学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