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一十三章 摆正关中的位置(3 / 3)
身在长安久矣,韩伯他们都切身感受到都督府内部官吏们之间的竞争有多么激烈。
尤其是这些人其实并没有收到杜英明确的、具有指向性的命令,甚至于他们从杜英那里得到的信息只是只言片语的提醒,乃至于随口一说,他们都会琢磨都督这些话背后的意思,然后想办法理出来一条思路并付诸实践。
这也是为什么杜英会惊讶的发现,很多自己随口一说,都被他抛在脑后的想法,竟然真的在不久之后出现在自己的面前。
当初的炭笔就是典型的例子。
关中官吏们这样你追我赶的良性竞争,大概也是促进关中经济发展如此快速的原因之一。
官府都积极主动的为民谋福利了,百姓们自然只会更加积极。
当然,这种种勤奋,多半都出现在关中本地以及北方出身的官吏们身上。
大概也是因为这些官吏们都切身经受过战乱离别之苦,因此都想要竭尽全力避免战乱和官府不作为造成的灾难在关中重演。
他们从杜英的身上看到了希望,所以他们愿意服从命令、举一反三。
但是王坦之、韩伯这些非关中盟的官吏,或许会配合这些关中官吏们,做好分内之事,但面对关中的东出举动,作何感想,杜英自己心里都不是很清楚。
不过他倒是也拿捏的清,这些人心中可能的牵挂。
王坦之想着能够振兴太原王氏,所以杜英让他去负责河东战事的后勤;韩伯想着能够摆脱自己近乎于寒门的身份,并且利用殷家和韩家现在越来越弱的话语权做些什么,所以杜英把他摆在淮南;至于阮宁,杜英留给他的时间不多,若他还是浑浑噩噩、想法不清晰,那杜英大概会把他放在一个清闲职务上。
又或者直接把阮宁派遣回江左,充当关中和江左之间的传话筒,也算是杜英对江左传达一些善意。
这也是因为现在阮家在江左的声望虽然有,但是权力却甚至可能还不如韩伯所出身的殷家和韩家合力。
杜英还真没必要一直供着无能之人。
话都说到这个份儿上,阮宁自己或许还是当局者迷,但王坦之已经看明白了,他不由得摇了摇头。
越是口口声声说自己是忠臣的,怕越是在悄悄的摆正自己的位置。
杜英便是在这样做。
通过商贸蚕食巴蜀和淮南,已经把关中放在了和朝廷占据天下对角且对立的位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