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九章 最穷藩王(1 / 2)
第181章最穷藩王
在等到了宁王和他的四十万两银子之后,三位藩王便搭乘着朱瞻埈的舰队准备返回大明。
因为倭国这边战事未完,加上三位藩王也只是回去送银子外加过年,所以都没有携带太多的兵力,朱瞻埈带了一个千户所的青玉卫充当护卫,朱高燧身边人更少点只有五百人。
倒是宁王似乎是把王府的兵力都投入到和倭人的作战中去了,身边只带了必要的藩王仪仗外加百十来个侍卫。
看上去似乎是落魄了一样,但考虑到宁王带在身边的那四十万两银子,朱瞻埈和朱高燧倒是能够理解宁王为什么不带更多的侍卫。
毕竟要留着看家,回去过个新年又不需要太多人跟着,路上有朱瞻埈和朱高燧的护卫一起走,回了大明难道他堂堂一个藩王还会有什么不测?
与其抽调宝贵的兵力回国只是充牌面,不如留着他们在倭国还能起到更大的作用。
而且宁王也算是有心理阴影了,当年他的王卫被朱棣骗走了,现在好不容易拿回来了,宁王本能的想把自己手上这点兵藏着掖着。
朱瞻埈和朱高燧知道宁王的想法,也没有多说什么。
当年老爷子做事不地道,坑了宁王一把,这么多年宁王心里有芥蒂是正常的。
不过当年的事情,就算易地而处朱瞻埈也觉得自己会做同样的事情,并不会觉得朱棣做的有什么不对。
至于说朱棣后面完全无视宁王在靖难中的贡献,这就更朱棣跟朱高煦说“世子多疾,汝当勉励之”这句话一样,那是燕王说的,不是皇帝说的。
做藩王的时候,封官许愿、说什么将来共分天下,这种话都是真心实意的,也确实是正儿八经准备兑现的承诺。
但当藩王变成了皇帝,身份的变化带来的影响虽然不会让藩王说过的话都不作数,但什么话作数,什么话不作数数,那些被承诺的人就该有自知之明。
像朱高煦认为朱棣是打算立他为太子,这种想法固然没有错,可原话是“世子多疾,汝当勉励之”前提是“世子多疾”,也就是默认世子是要优先于他的。
只有世子真的有个三长两短了,他才能够替补上位。
而不是说世子还活的好好的,朱棣就准备跨过嫡长子立他当太子了。
至于宁王也是一样,燕王可以跟你说将来共分天下,这没有问题,问题是你如果当真了,真的跑去跟皇帝说要一半的江山,皇帝没砍你的头,那真的是顾念了兄弟之情的。
所以当年的宁王也不傻,并没有真的去和朱棣提这事,但他却脑子不清醒的两次想要苏州、钱塘这样的地方做封地。
苏州、钱塘都是江南富庶之地,离南京也近,伱宁王想要这种地方做封地,居心叵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