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1 / 2)
先以天象之说将宋国国运衰微之事引到她身上,让宋王有了戒备猜疑之心,后又安排美人入宫,分走所有的宠爱。江慕昭才不管她谋划了多久,出手利落又狠辣,直接釜底抽薪,半点机会也不给她留。陡然失去了宠爱,成了不祥之人,又因为质子之事得罪了王后,伯姬在宋宫的日子只能用举步维艰来形容。
先前的筹谋全都落了空,似乎只有回若阿山一条路可走。可是江慕昭显然不了解她,若不能报晏国之仇,活着又有什么意思,回若阿山中蹉跎一生,孤苦一生?他能照顾她一时,便能照顾她一世吗?
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团火,若是火种熄灭了,又如何安身立命?复仇的火焰在心中熊熊燃烧,不是某个人只言片语的威胁就可以浇灭。
看着她按时吃饭,乖乖饮药,小槿兴奋不已。逐渐熟稔之后,这姑娘活泼的本性暴露无遗,成日围着她叽叽喳喳,说着从各处打听来的宋宫琐事。伯姬装作漫不经心地一件一件听着,很快便有了收获。
上巳节,宋公于桑水之畔置酒宴以为乐,后宫妃妾,王孙公子,亲信重臣皆在宴请之列。王后待伯姬十分戒备,还未等她称病推辞,便已经命人告知她留在宫中,不可将病邪之气过给别人。
伯姬微微一哂,一言不发,只是给了小槿一个眼色,让她将几块金子给了这个传消息的寺人。王后身边的人多得她恩惠,已是十分熟稔,平日多有通融之举。此番拿了这么贵重的东西后,年轻的小寺人却很是犹疑,道:“夫人这是……?”
伯姬浅笑,并不遮掩,直言:“你不必犹疑,也不是什么要紧的是,就是烦劳你复命时,将我的病说得再重一些,就说……就说我缠绵病榻,你来时我已无法起身了。”
看着小寺人脸上仍是不解,说笑一般解释着:“不过就是怕王后容不下我,自保罢了。我病得重,王后才好放心去桑水赴宴啊。”
寺人恍然应诺,告辞离开。
此举小槿也是不解,但见伯姬并无解释的意思,只有默默地退下去煎药。伯姬对人防备的紧,汤药之事从不肯假手他人,只交给她。小槿习惯了所有事情亲力亲为,却也从无怨言。先生交代过,定要照顾好令仪姑娘。她自觉算不上聪明,能做的也只有这些。
日暮之时,夕阳烧红了半边天,就连桑水也染上了血一样的凄艳色彩。歌舞丝竹之声从水上袅袅荡漾而来,柔旎之音更胜仙乐。上巳祓禊之俗,古已有之。依照中原旧俗,夕阳褪尽,暗夜初至时,簇簇火把俱燃,由巫女着华服,舞傩来去疾除病,涤净不详。
伯姬看着夕阳的最后一丝余晖消散于桑水之上,浅浅的弯了弯唇角,孤注一掷莫过于此,谋划了许久的事情,无论吉凶她都不会后悔。
风起猎猎,吹皱了她身上的巫女之服,她躲在暗处看着觥筹交错的人影,谋算着自己将要以什么样的姿态入场,于灯火最盛之处吸引起全场的目光。他不是说自己以色侍人么,那便让他看看,在他眼中尘埃瓦砾一般的她,在别人的眼中又该有何等的吸引力。而她在以傩舞祓禊之后,又能是怎样的不祥之身。
可是她却迟迟等不到上场的机会。宋宫升腾而起的浓烟于水的尽头清晰可见,红光漫天,像是又一抹明艳的晚霞。有人急匆匆来报,锦华殿忽然起了火,宫中人察觉的太迟,已经无法扑灭,殿宇尽毁,伯姬夫人久在病榻,故而未能逃出。
亲耳听到关于自己的死讯,着实算作新奇的体验,她怔忡了片刻,忽然觉得冷汗浸湿了后背。究竟是谁想要致自己于死地?若非今日她另有谋算,是不是已经葬身于火海之中了?
伯姬看着烧红了半边的天空,忽然想到了小槿,脚下一个趔趄,差点跌倒在地。她预备瞒着江慕昭,自然不会告诉小槿实情,那个丫头以为她在小憩,估计还守着殿门呢……火势这样大,她会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