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录(二)(1 / 2)
详尽的记录到此告一段落,这一页留下大片空白。
亚利克斯饶有兴趣地翻到后面几页,似乎与前面的章节没有关联。作者试图在流传至今的各类文艺作品中寻找血族的线索,从吸血鬼亲王的恩怨情仇,到勾引少女心思的蒙面魅影,都在小说与戏剧中立下吸血鬼长久不衰的形象。他由此怀疑血族们在百余年前就接触过这个世界,为作家们留下不竭的创作灵感。
再往后翻,是一篇对血族饮食习惯的考究,作者一本正经地讨论鲜血冷藏还是加热更有风味…诸如此类荒诞不经的猜想占据后面的大部分内容。亚利克斯把书随便翻到末尾几页,介绍的大多是些战争期间经不起推敲的谣言。
亚利克斯再次打量着这本书,战争爆发后,血族的存在不再是秘密,他们终于进入公众的视野,相关题材的书契合时机,一经推出便大受欢迎。
在第一次锈河战争期间,对于没有收到波及的普通人来说,血族更多地像是茶余饭后的新鲜谈资,他们在畏惧的同时有有着难以平抑的好奇。不论是一般民众还是出入议院的达官贵人,都需要这样一本书来避免在闲谈中显露他们的无知无趣;而在第二次锈河战争时,战火袭扰到各大城市,人们更加迫切地需要这样的指南来了解他们的敌人。
一些超凡者从中嗅到财富的气味,他们结合自己的经历与道听途说的传闻,编纂离奇的故事,借机大肆发行此类书籍,有些故事编造的太过离奇,甚至还在不少地方诱发居民的骚乱。最终引起法皇厅的介入,由圣事部负责审查,当时的裁判所负责执行,对所有发行的此类书籍进行统一销毁与封存,就连作者们都受到牵连。一些教士还因此得到了“焚书官”的称号。
这本没有标注作者的书恐怕就是当时的产物,为了躲避裁判所的搜查隐去作者的姓名。不过它似乎有些不同,即使以一本辞典的要求来看也太过厚重,做工也过分的精良,对平民来说略微昂贵,对富人们来说翻看起来又过于不便,目标人群应该是那些收藏家们。
亚利克斯隐约记得儿时在沉重的书柜上找到这本书,与父亲珍藏的其他工具书摆在一起丝毫没有违和感。随着自己慢慢长大,那些同样厚重的专业书籍已经熟记在心,而这本包罗万象的大部头,不知道出于哪种心思,不论是外出求学还是工作,亚利克斯一直带着它。
透过敞开的窗子能看见日影西坠,斜射的夕阳在树叶下铺上可望而不可及的金色细线,在亚历克斯还是孩子的时候,他常常好奇地用木棍截断一丝丝金线,却始终不能让它们改道。
好奇心再次于亚利克斯的心中升起,关于在眷属一章中额外提及的真祖,另一个世界中头戴冠冕的存在,作者似乎对他们也有一定了解,书中是否有相关的介绍呢。
章节的排序完全没有规律,亚历克斯只能再从目录查起。没有让他失望,在目录的第一页就找到了目标。
怀着期待的心情翻到目录指示的页码,章节开头的提醒仍然是孰悉的口吻:“本章节请在慈悲及以上超凡者的陪同下阅读。出于对读者心智及人身安全的考虑,在下极其不推荐阅读本章节,由此产生的后果概不负责。
奇怪地是正文部分并非工整的印刷字体,而是潦草的手书:
真祖的信息很少被系统地记录,即使高等血族对他们的神明也知之甚少,留下的记录不过是雪泥鸿爪。唯一能确定的是他们的数目,共有十三位,从未产生变化,也从未有过更替。
一般认为真祖是头戴冠冕的存在,这种论断的根据主要来自两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