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武帝的偏爱(1 / 3)
公元前110年,岁次辛未(羊年),在华夏又称元封元年,这一年,汉武帝47岁,他当皇帝三十年了,三十而立呀。
这一年,大汉发生了许多大事,刘瀚平定了闽越,南方大定,汉武帝御驾亲征,十八万大军出塞外,匈奴远遁。
回望过去,执政三十年,刘彻感慨万千,他已经做了太多事情了。
刘彻从一个备受掣肘的少年皇帝,变成内修政治、外攘四夷的宏图大略的汉武大帝,汉朝亦从一个内忧未灭、外患不断的国家,变成了更统统一、更强大、更具文化魅力的大汉帝国。
现在的大汉,无论国土面积,还是人口,经济,威名丝毫不比秦朝巅峰的时候差,甚至更强。
他诏举贤良,纳贤才,广揽天下有识之士;
他兴太学,置明师,养儒士,推明儒学,鼓励兴办学校;
他推恩令,平叛乱,酎金夺爵,集权中央,夯实了统一的大汉江山!
他更是不拘一格任用卫青、霍去病、刘瀚等人,驱逐匈奴,逼退强敌,北部边境迎来了久违的安定;
他平西南夷,南定两越,这些与中原渊源甚深的民族与汉融合,南部边境也实现了统一。
而从长安到西域的那条商路上(丝绸之路),大汉的威名随着使者和商队,远扬到了世界上更远的地方.....
这一切的的一切,无不昭示着大汉的伟大,于是,汉武帝准备泰山封禅了。
《庄子》言:“人生天地之间,如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一个人最可悲的是,无论他多么厉害,他终究是要死的。
故而,能够在有限的人生里做出一番功绩,几乎是所有人心照不宣的崇高人生理想。
泰山封禅,亦是每个帝王最崇高的理想,此泰山上筑土为坛以祭天,报天之功,故曰封。此泰山下小山上除地,报地之功,故曰禅。
自古以来只有天降祥瑞或者太平盛世时,帝王才可以到“天下第一山”泰山举行封禅大典。
当年齐桓公称霸之后想要举行封禅典礼,管仲却劝阻了他,说:“古代泰山封禅的伏羲、神农、炎黄等人,他们那时候封禅,有嘉禾生出、凤凰来仪,种种祥瑞不召而至。”
齐桓公听过之后,想到自己在位期间,并没有那样的福气得见天降祥瑞,便只能作罢。
而由此也可知,封禅一事在古人心中的庄严与神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