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1 / 2)
从位于诺门罕前线指挥部里出来,卢思言望向哈拉哈河以西的广阔地区。那里依然被硝烟所覆盖——这里就是双方交战的主战场吗?
卢思言随德军考察团到达这里时,这里似乎正处于暂时休战的状态。但根据日本军方前线指挥官的说法,其实战争才刚刚开始。卢思言陪德军考察团成员视察了哈拉哈河南岸日军的阵地和集结于此的日军部队。日军指挥官向德军考察团介绍了自5月以来的作战过程。在苏军介入之前,日军在从海拉尔起飞的5架飞机的配合下,很快击溃了蒙古边防军的骑兵部队,把他们从占领的争议地区的哨所里赶了回去。但紧接着,苏联政府依据《苏蒙互助协定》直接介入了这场战斗,在该地区集结了大量的包括坦克、装甲、步兵等部队。开始对日军进行大规模的打击。也就是从这个时候起,战争的规模和烈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在日本内部,陆军一直就“北进计划”,和海军的“南下计划”争执不休。所谓“北上”就是突破苏蒙边境,进入远东的贝加尔湖地区。而“南下”,则是占领东南亚国家。目的都是获取石油等大量的战略物资。在日本陆军的眼里,现在的苏军跟日俄战争中的俄军没有什么区别,那个时候日军可以战胜俄军,那现在他们也一样可以。而这场战争他们正好可以推进这个计划。但截至到目前这个阶段,双方都已投入了数百架飞机,坦克、装甲车以及作战车辆以及上万人的步兵部队。经过几次正面接触,日本军队没有占到任何便宜,他们遭受到了苏军的沉重打击。情急之下,日军甚至动用了不为人知的细菌部队,向哈拉哈河投放大量伤寒、霍乱、鼠疫等细菌,但很讽刺的是,这些病菌竟让自己的部队和细菌部队自身受到了大量感染,造成了人员死亡。
指挥部里,卢思言趁日军参谋人员向德军考察团介绍战况的时间,仔细翻阅了日军前线作战日志。
6月19日,苏联军机轰炸了位于阿尔山和阿木古郎附近的日军集结地,500桶汽油被炸起火。
6月20日,日军第23师团全体出动,部队指挥官带着2万人向诺门罕进发。关东军司令部调第1坦克团和第2飞行集团支援第23师,共有12个步兵营、70辆坦克、180架飞机。
6月21日,日军第2飞行集团团长差额彻二中将把他的司令部从新京迁至海拉尔,调来4个飞行团,集中了17个战斗轰炸、侦察机中队。
6月22日,苏联红军出动150架飞机空袭了日军集结地和野战机场,日本军机也全部出动。双方从22-24日,在诺门罕地区上空大战3天,近60架飞机被打落在草原上。此后,苏机不断增多,而且出现了新型战斗机,日军则逐渐丧失主动权,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
6月27日上午,137架日机在海拉尔机场起飞,编队布满哈拉尔上空。日军机群到达苏军战机集结机场的上空,进行狂轰滥炸,机场顿时黑烟覆盖。日军作战部队向关东军司令部报告击落苏军各型飞机99架,击毁地面飞机25架。
“你在干什么?”小林从卢思言身后走了过来,盯着卢思言问道。
卢思言没有马上合上日军作战记录,故作轻松的说:“舒尔茨将军要我把最近一个月的作战资料翻译出来给他。小林君忙吗?要不是不忙的话,能不能帮我把资料中的地名在地图上标注出来?”
“哦,是这样啊。”小林看了看铺在桌子上的军用地图,“好吧。”小林勉强答应了。
卢思言想象着那场战役到惨烈程度,这和他过去了解到中国国军和日军的战斗完全不一样。苏联红军的飞机坦克对匍匐在蒙古大草原上单兵掩体内的日军士兵进行了疯狂的轰炸扫射,转瞬间就变成一片血雾和肉屑。军部前期调集于此的日军部队不少到已经成建制的全军覆灭。
目前日军仍然在大力调集兵力和装备,为下阶段的作战做着准备。看来日本人仍然不甘于这样的失败,他们还想要进行反击。但在德国军事观察团看来,这种反击没有丝毫意义,他们注定避免不了失败的结局,因为无论在装备数量,作战方式和作战能力,日军都不是苏军的对手。
卢思言真切的感受到日军在对于中国军队武器装备上的压倒性优势,在苏军强大的钢铁洪流面前,完全脆弱得不堪一击。而我们中国的军人却是在用血肉之躯与敌拼杀。如果我们能够有苏军一样的装备,哪容得日本人在我们的国家土地上肆无忌惮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想到这里,卢思言心里变得沉重起来。
德军考察团的任务基本结束了,卢思言要把考察团的一个结论报告翻译后提交日本关东军参谋本部。那是一份近一百页的报告,东乡康泓同意卢思言在来诺门罕之前的临时驻地——那个叫二道沟的地方完成这份报告的翻译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