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经师易得,人师难求。(1 / 1)
苏烈既在匡道府练兵,又怎么不去附近延津的吴起城感受一番。吴起杀妻求将,母逝不奔丧,可谓不孝不义之人,以致其所著的《吴起兵法》本虽与《孙子兵法》并驾齐驱,却因人而淹没于世。一日,苏烈在吴起城闲逛,吴起城近黄河渡口,往来客商买卖,是南北重要的货物集散地,苏烈也是抱着侥幸的心理来此地掏掏宝。
在一处旧货地摊面前,苏烈看到数捆发霉的竹简,竹简面前是一个小老儿,苏烈蹲下稍微看了一下,这卷竹简居然讲述“内修文德,外治武备”的战争论,难怪无人买下小老儿的竹简,署名是吴起,吴起什么人啊?杀妻弃母流言广为流传,此简却堂而皇之讲文治武功,道德修养,看此竹简,让人稍微一想就认为是夸夸其谈,谈何价值。苏烈这些年来,经历元钊、张须驼、罗士信、高雅贤、窦建德、刘黑闼、李建成、李世民、魏征、李世勣,都是身居高位,可又毁誉参半,孰是孰非,立场不同,谁又说得准呢?盖棺定论?只是胜利者一家之言。人无完人,吴起之能,足以让苏烈心动。“老人家,贵姓啊,此几捆竹简价值几何?”“小老儿,免贵姓田,先祖田子方,乃吴起是好友。此几捆竹简是先人传家之用,田家历代并无将才,荒废至此,今生活困窘,迫不得已出售,几日来,却无人问津。”小老儿娓娓道来这些竹简的来历。“老人家,那您出个价。”“十两银子。”“价值不菲,好吧,这些竹简归我了。”苏烈准备掏银子。“郎君,我说的是十两银子一捆,此有六捆,应是六十两银子。”“老人家,可我总共只带五十两银子,还请割让。”“好吧,不是因为生活困窘,又无人问津,一千两银子我都不会卖的。”苏烈交了五十两银子,拿到了这些竹简,小老儿已经离去。苏烈仍旧坐在此处清理竹简,不清理不知道,一清理,苏烈觉得五十两银子换了六篇《吴起兵法》,实在是太值了,这些兵书可是世家收藏,不传之秘。这可是《图国》、《料敌》、《治兵》、《论将》、《应变》、《励士》六篇,是《吴起兵法》的精华所在。苏烈已经深陷在《吴起兵法》这六篇之中,一边擦拭,一边阅读,也不知道过去了多久。
苏烈一抬头,发现一位身材魁梧,精神矍铄,胡须泛白的老者正在看《料敌》一篇,不断托着胡须点赞“不错,不错!”。苏烈与老者两眼对峙,老者开口:“还是不错!这位郎君,可否跟随于我?吾正缺一位徒弟。”苏烈也是没有想到这位老者一上来,不但偷看自己的所购买的《吴起兵法》,还开口要收自己做徒,苏烈也不好拂了老者的好意,就看到旁边的砂土,然后,走了过去,随意用砂土垒起了几个土堆,画了道路,就像如今的沙盘。老者看道这个沙盘,眼睛一亮,也坚定了收徒的打算。“这位老者,我看您爱不释手,应该是知兵之人,这是上次突厥进攻长安的地形图,这些小木棍代表着兵力,不如您和我推演就此论战,如果我输了,您就是我师傅。”“却之不恭!”老者也兴趣大发。苏烈为了谦让拿的是兵力弱的大唐一方,老者持突厥兵一方。最后的结果是,突厥兵占领了长安,苏烈退守洛阳。苏烈以空间换得了时间,但还是最终败了,因为国土丢了。“师尊在上,请受徒儿一拜。”苏烈恭恭敬敬跪拜。两人都不知道彼此姓甚名谁,一个就敢拜师,一个就敢收徒。“好,好,好,得此佳徒,胜得千军。”老者转身问:“徒儿是?”苏烈作揖回答道:“信都苏烈。”“赚了,赚了,赚大了!为师昔日更是拜于徒儿之手。”老者觉得与苏烈有了忘年之交的感觉,应平辈相交。“经师易得,人师难求。经刚推演,师尊应是我大唐兵部尚书李靖,徒儿作为您麾下,更敬慕您为人。据我了解,师尊所为均是为国为民,正所谓达者为师。”李靖见苏烈给了自己足够的面子,对自己高度推崇,颇为满足地说:“今后汝和我,亦师亦友,教学相长。”苏烈终于有了强大的靠山,有了给予指导的名师,此行不虚。转而问道:“师尊为何来此地?”苏烈在此遇到李靖可谓是奇缘。“老来感怀罢了,昔年我与出尘在此送结义兄长虬髯客离开,至今杳无音讯。罢了,不说了。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老天待我不薄。”李靖沉思了一会:“烈者,阳也。烈阳出,群星匿。徒儿今后必定建功立业,陛下乃紫微星,恐今后为他人借故而说三道四。‘定方’如何?鼎定四方,开疆拓土。”苏烈觉得“定方”就是自己的志,是自己的魂。“谢师尊赐字!今后我将以字行于世。”“定方,走,去匡道府看看。”这如同今天的政治局委员下来视察,苏定方马上回复:“荣幸之至。”李靖其实是想给苏定方立立威,公开自己与苏定方的关系,拉苏定方一把。李靖带给苏定方第一个明显的好处是,李靖的到访,让匡道府兵士装甲、兵器鸟枪换大炮,焕然一新,战力得到了飞跃提升。而李靖之名,今后带给苏定方的好处更是烈火添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