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12 付家庄(1 / 2)
沁娘家住在付家庄的东头,再过去便是那天陈继就回付涛的那条河了。而这也是陈继第一次真正的走进这个村子。
可能是沁娘家住在村子最东边,刚开始还只是零落的几间房子,等到贺叶儿领着他过了一道水沟上的小石桥,房屋才渐渐密集起来,也逐渐有了点村寨的样子,现在半下午快到晚饭时间,陆陆续续有人拿着各式农具务农回来,有个行人牵着驮马从他身旁走过,马背上还架着爬犁,那驮马路过陈继身旁时,还在他脑袋边上轻轻打了个响鼻。走过细碎的石子路,接着拐了个弯,陈继又踏上青石板路,这下他才发现庄子远不是他以为一个十几户人家的小村庄,而是一个颇具规模的小镇了。
平整的青石板路根本不亚于老家小县城的道路,宽度看起来过个三四辆牛车都不成问题,街道两边全是两三层楼的饭楼酒肆,大小不一颜色各异的旗子从楼上支出来,在风里飘出一道彩色的波浪。
跟在贺叶儿后面走过去,即便眼下还没到饭点,左右两侧依旧不断的传来伙计拉的老长的吆喝,仔细听其中还掺杂着酒徒们大声呼号的斗酒声,偶尔还有歌女温柔缠绵的小曲伴着似有似无的丝竹之声。不时有哒哒的马车路过身旁,走到某个门前停下;也有不少喝得东倒西歪的汉子互相搀扶,嘴里骂骂咧咧的从楼里走出离去。各处的弯弯角角都停着不少小木车,车上或支着小旗,或架着遮帘,蒙蒙的蒸汽中漏出“x记小面”或是“xx烧饼”之类的招牌菜,也有挑着担子的小贩嘴里仿佛唱歌一样
吆喝着各种果儿的名字,有响器摊贩的拨弄起来像是给他做的伴奏。
陈继的脚步不知不觉的慢了下来,像个进城的新媳妇一样四处张望,贺叶儿看他这副神情,也放慢脚步等他:“南门县过了好些年太平日子了,别说附近东柳口西柳口几个县了,就是州府和天京府的有名有姓的大商贾都有过来置办分号做买卖的,只是毕竟是边地,少不得关防戒严,南门县城过了戊时便要关城宵禁。于是咱付家庄得了便利,渐渐的兴旺起来了,这两年南集开大市的时候,热闹程度连县城也未必比的了。”
陈继一边听一边连连点头,这个边关小镇的第一眼就让他吃惊不小,这样的繁华程度,还只是边地的小镇,真不知道州府会是怎样的一番场景,京畿府又是什么样?
看来这个景煜朝并不似陈继一开始所以为的是个贫瘠落后的朝代,恰恰相反,这个王朝,似乎比他预想的还要繁荣昌盛一点。
跟着贺叶儿慢慢走过长街,一路上各色铺面琳琅满目,衣食住行无一不足,连银庄票号都有两家,还有好些个铺面陈继都看不出做的什么买卖。
出了长街,又转过几个小巷,贺叶儿领着陈继进了一座小院门,院子并不大,地上用大小不一的青石板夯实整平,院子右边有一个简陋的小石桌,边上散乱的摆着几把木凳;左侧种着一棵歪脖子老树正在抽芽,树底下还坐着一直干瘦的黑斑黄狗,见陈继进来,飞快的跑过来,龇着牙朝他猛吠了几声,等贺叶儿打了个噤声的手势,大狗摇着尾巴围着两人绕了几圈,才乖乖的坐回树下。
听见狗叫声,贺四婶也从屋里出来,见是贺叶儿跟陈继,赶忙招呼他们进屋,贺叶儿告诉她弟弟要留在姑姑家玩,她听罢也没说什么。见陈继自己拉了条凳子坐在院子里,就给他端了杯水,便又进里屋忙活去了,只留贺叶儿跟他拉话。
陈继又仔细打量了一下屋子,青砖大瓦的结构,是比沁娘家的土砖强上不少,不过有几处门窗的棉纱破了,只是用各色的碎布稍稍补了缺口,也看得出贺毅家过得也并不宽裕。
没坐多久,贺毅便回来了,从门后拿过一把毛帚,前后上下将黑色的公服上的泥灰扬干净。
“四叔公务忙完了?”陈继见他进来,恭敬的问道。
贺叶儿也忙走上前去接过毛帚,替爹爹把满身的尘土扑打干净。贺毅朝门外踢了踢腿,想把鞋上的泥点子甩掉,可是那泥点子已经干透,像是长在鞋上一样,贺毅恼火的往门外唾了一口。这才回过头回答陈继的话:
“哪里有忙完的时候?南门县的四里八乡,治安缉盗征税抚民,事事都要归拢衙门,就是把六房书吏,三班衙役连带上大老爷百十口人的腿跑断也见不到头。就算今天不眠不休忙过去,明天的事照旧堆到山高。明天忙完了,后天又是一样。”
“你闲了上官看你不来,忙了手里弟兄又苦叫连天。所以还是混个不闲不忙最好。”贺毅等到叶儿替他收拾干净,这才走到院里“你说,是不是这个道理?”
陈继一听,不自觉的再心里感叹,不愧是在衙门里混了十几年的老狐狸,这番见解虽然听上去好像有点不务正业,但确实是基层公务员在单位里混的至理名言。
见陈继默默的点头,贺毅呵呵一笑:“你稍待片刻,等我换套便服,咱再去罗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