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5章 迎合领导(1 / 1)
这让林方政更加坚定了不能让严海亦受重处分的决心。严海亦这次也是被沈浩摆了一道,纵使有失职,也不能一撸到底。把他撸了,体育馆项目还真一时没人能挑起大梁。
再说了,城投改革这块硬骨头,将来能啃的,恐怕还得严海亦。
林方政说:“这个方法可行。但照你的说法,我估计,每年四百万恐怕还不止啊。”
“嗯,我想到了这一点。”严海亦说,“协议里会写清楚,每年纯利润多出四百万,则超出部分交给我们城投。”
“不行。”林方政笑着摇头,“哪能这么简单粗暴,这么搞暗箱操作太明显,人家的利润凭什么交给你啊。”
“也是哦……”严海亦笑了笑。
“换个思路,超出部分,在来年的补贴里扣除,具体规范表述,你们再去想一想,这样就合理了。”
“有道理,还是您想得周到。”严海亦捧哏了一下。
其实,严海亦能想到这个办法,怎么会想不到自己的表述过于粗暴呢。说穿了,就是故意漏个容易发现的又不是什么原则性的大问题,让领导指出来,更凸显领导的智慧。只有让领导有高人一等的决策感,才会让领导更高兴。
这是做下属的智慧,严海亦做了这么多年的政府办主任,这一套,早已驾轻就熟,形成工作习惯了。
有些人就缺乏这种智慧,什么事都考虑全面,写一份稿子,一个小错误都不留给领导。自以为工作细致认真,能赢得领导夸赞。到最后得到的,却是推翻重写的指示。为此还郁闷不已,自己明明那么用心了,也是按领导要求写的,怎么就又推翻了呢。想来想去,便归结于领导性格反复无常。
其实,适当留几个小问题给领导发现,并不会导致你的形象受损。
换位思考,你是领导,下属送来一份报告,哪怕是完全契合你的心意,难道你不改一字就签字通过?一遍就能过的话,还要你这个领导做什么?你身为领导的智慧怎么展现出来?放头猪和放个你,好像没什么区别。所以,你发现没地方可以改的时候,会怎么办?估计是绞尽脑汁提意见了。最后,无奈之下,干脆来一句“立意还不够高,思考还不够深,再改一改”。至于哪里不够高,哪里不够深,你自己可能都不知道。但下属不敢多问啊,只能回到电脑前又去抓耳挠腮了。
当然,这个也不能一概而论。领导格局有高低之分。有些领导不喜欢整虚的,你只要写出了他要的意思,哪怕语句有毛病,他都懒得管。有的领导就喜欢整虚的,你还真要满足他那喜欢纠错改错的虚荣心,不然吃苦的还是你自己哦。
很遗憾,现实中可能大部分领导都是后者。所以,适当留一些无关痛痒的小问题,反而是好事。
用辩证法看待,他指出了你的小问题,你虚心接受,今后注意改正,反而会让他觉得你孺子可教。至于你今后又在别的地方出小问题,故技重施一下就好了。如果演技好、嘴巴甜、会来事的话,一段时间下来,领导和你的关系,可能在上下级之外,又无形中增加了一层“师生”关系。
人都是好为人师的。有一个领导,酷爱国学,凡是写东西、作报告,都要引经据典弄上几句,甚至连小标题都要穿插国学经典语句。
国学这个东西,不是人人都精通的。这下可苦了给他写材料的那些同志。为此,办公室主任还给这些同志每人采购了一套厚厚的国学经典名著,都是领导爱读的,让他们好好钻研。
可无论怎么钻研,写材料时无论怎么引用,写一个,不满意一个。短短一个月,领导换了两个给他写材料,直到第三个,才比较满意。
有一次喝酒,这兄弟透露了让领导满意的秘诀。
他说:“国学这个东西,并不深奥,也完全不需要非得琢磨透彻,只要是古代经典,都可以往上靠。关键是,要搞清楚领导需要什么。领导需要的是你非常懂国学吗?不是的。他需要的是你懂一点,但绝对不能比他更懂。所以你要做的,从来不是把国学经典用准确,而是要适当用不准。每次我用不准的时候,领导就会把我叫过去,手把手教我该引用哪一句,为什么不能引用这一句。我虚心请教,他就跟我讲述这背后的历史渊源。最后,我受教了,领导也得意了。然后,私下里,找各种机会向领导请教国学知识,展现出勤奋好学的姿态。你说,换成你是领导,你会不喜欢我吗?”
果不其然,这兄弟之前六七年没进步,跟着这个领导不到一年,就提了副科,现在已经是正科了。
辩证法与人性结合,不管在体制内外,那都是人精的体现。这种人,想不进步都难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