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一十九章 学以致用(1 / 3)
叶欢在并州忙的不可开交,董卓在东都亦是加紧收拢权力。
大汉光熹元年十一月二十三,“天子下诏”封董卓为相国,总督天下。
十二月,提司空杨彪为司徒,光禄勋荀爽为司空,袁逢则因袁绍而被罢免。
太尉崔烈董卓一时没有动,但已然没有兵权,只剩虚位。
北地寒冬腊月之时,叶欢皆奔走在民众安置的第一线。在大公子眼中,这是为日后不断的大规模人口输入打下基础,积累经验,可其后果却出乎意料之外。
郎中王允,学士蔡邕,御史种暨皆将叶欢安民之举称为“大仁大义”。
贾诩嗅到了其中的价值,安排南山书院一众文人撰文,将前将军的“义举”大肆渲染。
一时间并州的这次安民行为,成了大汉光熹元年最为重要的新闻。
原本叶欢就是很多世家子弟崇拜的榜样,但对有些人来说,大公子到底还是纨绔了一些。
可此事一出,“仁义”之名尽显,随着孔融,许子将等名人的加入。太学,各地的族学,书院等,学子们莫不奉前将军为楷模,“忠勇仁厚,二者得兼。”
对此叶欢欣然接受,好名声嘛,谁会嫌少?况且他问心无愧,此次却有些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意思。事后大公子才醒觉,这不等于是当年刘备携民渡江之举吗?
“仁义”之名给他带来的最直接的好处,便是并州官场上下齐心合力。原本还有些持观望态度的官员经此之后,再无摇摆的立场。
另一件则是南山书院招生的踊跃,开春之后的大考,甚至到了十选一的地步。
屋外是皑皑白雪,寒风凛冽,屋内却是温暖如春,气氛热烈。
南山书院的大讲堂经过器物阁工匠的精心设计,针对北地寒冷的天气采用了“管道供暖”之法。加上源源不断的精炭供应,便在滴水成冰之时,穿一件厚长衫足以。
不过对学子们而言,显然是前将军的演说更让堂中热烈起来。
“世人加仁义之名与我身,欢受之有愧,此非谦逊!既为汉臣,就该保境安民,使得各得其所。再言,定边军,各处民夫,各地官员尽皆出力,要说仁义,乃是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