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3章 对策(1 / 1)
朝堂上君臣皆惊惶,传闻瓦挞军队势如破竹,很快就“攻陷”中山、珉乐等地,并以珉乐为据点,稍作休整,补充粮草后,继续向京城进军。
面对强大的瓦挞铁骑,建元帝急得团团转却无可奈何,这头老虎是自己养大的,而今反目,他毫无还手之力,思来想去,唯有怀柔一策可用:“天玺对朕素来敬重有加,此次起兵,皆因小人挑拨,若有人前去说和,解开矛盾,朕相信天玺还是懂事的。哪位爱卿愿意前去做说客啊?”
姜君逸略一思索,出列奏道:“陛下,臣认为不妥,此次瓦挞贵族在我朝受害之事,纯属意外,并不涉及两国政事。他瓦挞因此大动干戈,完全是找借口,有备而来,若因此就要去和谈,倒似大周理亏一般。陛下是想息事宁人,臣只怕那耶律天玺到时狮子大开口,索求无度,且也坏了规矩。”
这话说得一些正直的朝臣纷纷点头。
连一向温和的兵部尚书刘大人都道,“之前瓦挞与我交好,尚且不想与我大周淑女联姻,此时兵临城下,岂肯为一点蝇头小利就退兵?分明是狼子野心久矣。”
皇帝的脸霎时变得又青又白,刘尚书的话句句打他的脸,天玺退婚的齐韵成了自己后宫的美人,天玺忍辱负重扮猪吃老虎多年,自己竟然一点都看不出来,他的老脸有些挂不住。
刘尚书继续道,“说来是我们的人放火,才害得他们的人这样,我朝若是要害那昆仑,还能让他现在活着?再说了,害他有什么价值?依我看,指不定是那瓦挞人得苦肉计,就是想找借口出兵呢,我们没找他们算账就算好的,凭什么还要跟他们求和?”
“说得对!”群臣纷纷附和,有些武将更是道,“他要战,那便战,谁还怕他不成?”
“就是!我们大周的精锐还没动呢,区区瓦挞,也敢来欺我大周。”
苏雍秋一看那附和的武将中,有几个还是自己的人,忍不住急道,“你们倒是不怕死,可钱从哪里来?几年前一场大仗,至今国库空虚。每回要用钱,王大人,你几时痛快拔过一次?”他转头冲着户部尚书喊。
这话倒是把新晋的户部尚书王大人给问住了。他是个中立派,哪边都不站队,是以户部一位空缺时,靖亲王和苏雍秋才空前一致地将他推选上来。朝中再没人比他更清楚朝中的经济状况,大周确实是打不起仗了。
眼看大家不作声,苏雍秋更加再接再厉,“况且眼下冬季在即,朝中不知多少用钱的地方,哪有人力物力耗到那边关去?若是送出几个美人,一些金银,就能换得边关安宁,又有何不可?你们要觉面子上过不去,尽可把脏水往我头上泼。等大周缓过气来,再动刀兵,还不是一样?”
户部尚书王珲心中暗叹,苏雍秋这老狐狸,能在朝中屹立这么多年,可不光是厚脸皮,也确实有他的几分本事。这番话,合情合理,甚至他都不惜身负骂名了,恐怕是很能说动一些人的。
岂不知苏雍秋这番话实际是为着自己考虑,上次在行宫,建元帝已暗示他为继后庆典掏点银子,他虽然肉痛答应下来,下山后却也数次耽延,迟迟没有操办,但战争起来就不一样了,他真怕建元帝又让他再割肉拿银子支援前线,所以不惜自黑名声,也要阻止这场战事爆发。
果然,不仅建元帝犹豫起来,一些朝臣也觉有理,纷纷站出来附议。有些拍马屁的官员还道,“……苏大人这些年在朝堂之上操劳国事,劳苦功高。且昭仪娘娘刚怀了龙胎,苏氏一门对我大周真是鞠躬尽瘁啊!”
眼看朝中风向又是为之一变,建元帝也正想着不如顺水推舟,刚想抛出话题问谁能做使者劝降瓦挞,苏雍秋又出列道:“陛下,臣保荐御史大夫姜大人作为使者出使瓦挞。”
群臣顿时雅雀无声,有好事者小心翼翼看了一眼姜君逸,只见他面色铁青,嘴唇紧抿,不发一言。
福王李承坤见状忙出列:“父皇,儿臣愿自荐为使,一来儿臣与那天玺王子素来有些交情;二来那天上人间也是儿臣的地方……”
不等他说话,苏雍秋就抢道:“福王有所不知,臣保荐姜大人可是深思熟虑的,当初天玺王子在行宫之时,姜大人的妹妹姜郡主与天玺王子就往来亲密……”
“原来如此啊!”群臣切切私语,纷纷点头,仿佛看到和平的曙光。
他这番话却激怒了姜忠业,武将出身的姜大将军怒目圆睁:“苏老匹夫,你莫玷污我妹子名声!”
姜君逸也冷冷地插话:“苏相若觉得本官可用,说一句即可,臣食国家米禄,为国出使是本份,不要扯到令妹头上。”
连建元帝也觉得苏雍秋太多,姜雅琴怎么说也是自己准儿媳,这个名声还是要维护的,于是出声打圆场:“好了,既是如此,就让姜爱卿替朕跑一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