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耀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 历史 > 再见唐朝 > 第十八章 太宗申明审驳制度,马周上任监察御史

第十八章 太宗申明审驳制度,马周上任监察御史(1 / 2)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好书推荐: 综武:开局把王语嫣给绑架了 综武:武当酒剑仙,请老祖宗赴死 一个帝王的养成 中世纪崛起 三国之我能看见动摇值 青春猪头少年不会做神女同桌梦 七龙珠模拟器 致众神:开天 我当博主能抽卡 生活系的真实玩家

封驳,即中国古代大臣对皇帝的圣旨进行审查,如发现有不符合规定之处,就提出修改意见甚至可以驳回去要求重拟的制度,即封还诏书、驳正违失。

早在西汉末年,便已经有大臣封还诏书的现象,但只是偶尔为之。

到了唐代,封驳制度发展为一项专门的行政法规,成为唐代行政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是核心基石,并有专人负责执行。

唐代有封驳之权的机关是门下高官官侍中(正三品、副长官黄门侍郎(正四品上和高级官员给事中(正五品上均有封驳之权。

由于侍中和黄门侍郎经常出任宰相,有时无暇处理省内实际事务,封驳工作就主要由给事中来承担。正如白居易所言,“给事中之职,凡制敕有不便于时者,得封奏之”。

在这套政务运转机制下,皇帝诏书必须经中书省起草,门下省审查通过并签字副署同意后,才能生效。皇帝并不直接介入具体行政事务,必须通过宰相才能处理朝政。如果宰相不同意,那皇帝什么事都做不成。当然,这是以政治生态的健康为前提的。

唐代的兴盛与繁荣,与封驳制度的存在是密不可分的。

从唐初到唐末,封驳制度伴随朝廷政务运转过程的始终,确保了以诏书为载体的朝廷各项决策能够大体上朝着比较正确的方向发展,也为后世王朝树立了政治文明的典范。

唐高祖时期,国家庶事草创,天下板荡,封驳之事还未提上日程。

唐太宗即位后,朝廷从打天下向治天下转型,开始注重对诏令制敕合法性的审查。

值得一提的是,是唐太宗本人主动提出封驳问题。而发出唐代封驳制度史上比较有代表意义第一声的,正是名臣魏徵。

唐太宗即位之初,面临着东突厥的巨大国防压力,遂派遣使臣到各地督促征兵事务。

按照唐代征兵制度,朝廷只能征发年满十八岁的成年男子当兵。但时任尚书右仆射的宰相封德彝认为有些十六七岁的中男比较早熟,建议太宗将“躯干壮大”的中男也纳入征兵范围。

诏敕下到门下省后,时任给事中的魏徵立马给顶了回去,认为将中男纳入服兵役范围的做法,违反了兵役法和其他法律制度的规定,坚决不肯在诏书上签字,并把诏书打回去,要求唐太宗重新考虑此事,再拟诏书。

在魏徵的坚持下,唐太宗最终采纳了魏徵的意见,不再征发中男为兵,并赐给他一个金甕以示鼓励:以后朕的诏书再有违反法律的地方,爱卿你一定要继续封还驳正,朕不会责怪你的。

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像魏徵一样勇敢,唐太宗每有诏敕下发,其他大臣仍然是默默无语。唐太宗决定在封驳制度上再推进一步。

贞观元年,唐太宗有次和黄门侍郎王珪谈话:朝廷之所以设置中书省和门下省两套系统,就是为了互相监督互相制衡。爱卿你要向魏徵学习,以后如果中书省根据我的命令起草的圣旨有不妥之处,或存在不符合法律规定的地方,你一定要代表门下省站出来坚决驳回去。

贞观三年四月,唐太宗又在太极殿指示房玄龄等群臣:中书省和门下省都是朝廷政务运转的核心部门,诏书有不合规的地方,你们都应当及时审查驳正。朕欢迎你们来驳,你们却一句反对的话都不说。朕把你们放到中书省门下省的位置上,是让你们和朕一起决策的,不是办理文书的。

听罢太宗的一番训示,房玄龄等人明白皇帝的真心真意了,开始挺直腰杆子对诏敕进行封驳,从此朝廷的重大决策失误就少了很多。

其实唐小天一直和魏徵一起向太宗提出封驳,也向房玄龄杜如晦等人提出向陛下进谏,却一直没有成效。

于是,唐小天与太宗促膝长谈,太宗也认为这种情况需要立即改变,于是,太宗就申明封驳制度。

唐太宗时期开创的封驳诏书制度化进程,促进了“贞观之治”和高宗时期升平局面的出现。

在唐朝初年的政坛上,活跃着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一个极其偶然的机会让他得到了一代雄主唐太宗李世民的赏识,从此青云直上,也有了用武之地,为唐朝初年的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这个人就是马周。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新书推荐: 皇孙凶猛 真千金太霸总,大佬秒变娇夫 她被活活烧死后,全家后悔了 重生到四合院不当恶婆婆 我无意中攻略了小说女主 逍遥四公子宁宸雨蝶小说超前更新最新章节 逍遥四公子宁宸雨蝶全文免费阅读小说完整版 逍遥四公子宁宸雨蝶免费阅读完整版大结局 逍遥四公子宁宸雨蝶全文阅读最新更新 懒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