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0章 处置(下)(2 / 3)
“咳咳咳。”李渊也无语了,半年多前李善大婚后,清河县公是公然放出话来的,谁再敢拉着魏嗣王去平康坊,就别怪我不客气了!
顿了顿,李世民挺直身躯,昂首道:“父亲所虑,无非是怀仁功高,于军中颇有威望,身边又有苏定方、张仲坚等名将,同时又去岁才加冠,年岁尚小。”
李渊恍然大悟,轻轻拍案笑道:“二郎说得是,若论军中威望,若论军功人脉,何人能迈二郎!”
而且李世民比李善也大不了几岁,等李世民老了,李善也差不多要致仕了。
总而言之,李世民有信心,也有实力压得住这位魏嗣王。
李世民此刻在心里想起去年李善出征前说的那番话,本朝大将,尽可驰骋沙场,不用担心为君王所忌。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的确如此,李世民不准备在他日与突厥国战时候启用李善,但再往后还有西突厥、高句丽……
当年李渊出任太原留守,家人都安置在河东郡,只带了李世民一人在身边,父子自然情深,也就是武德四年,夺嫡大幕拉开之后,才渐渐淡薄。
不过自从去年天台山一战后,尽弃前嫌,再现父慈子孝,到这次杨文干谋逆后,父子俩已经是无话不谈了……没办法,李建成、李元吉两位衬托的太好了。
loadAdv(7,3);
呃,对于这种局面的出现,李善是有些瞠目结舌的……就你们两个,也有脸说什么父慈子孝?!
这个词是有一次闲聊中,房玄龄说的。
不过,李善也挺希望看到这样的局面,说实在的,李渊对自己真的不错,我也不想将他送到湖上去吹风不是。
但李善心比较脏……他觉得在仁智宫事变后,李渊、李世民父子关系密切,可能有同病相怜的原因,毕竟都戴了绿帽子嘛。
父子俩在翠微殿后殿叙话,前面,李善正在与十几个人送别……送别被流放岭南的魏征、杜淹,至于桥公山、杜凤举那就没人管了。
杜淹出自京兆杜氏,姻亲故旧数不胜数,其侄儿杜如晦还是秦王的左膀右臂,但来送行的人并不多,也都是看在京兆杜氏的面子上,而不是看在杜淹的面子上,更不是因为杜如晦……谁都知道这对叔侄早就翻了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