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认知与良知塑造(1 / 1)
认知有三种,主观、理性、感性。
理性和感性本身是客观的,它们被人拥有着,并且只在这个世界本身之中存在着,它们也是时刻都在变化的,完全不会重复,且被人完全拥有,而且二者相互是独立的。
当人的主观意识被世界的某些内容牵引,意识就会转换成世界内容中本就存在着的那些感性或者理性内容。
完全独立的意识只是在我们的精神生命中能够得到体现而已,而它完全独立,你只能辨认出什么是它,而不能和它有任何沟通交流。
它就是你自己本身,但是你的生命存在于当下的生命之中,在当下的生命得到完全独立的时候,你就与你自己平级了,这样的你才得到了本身的回应;现在的世界不会对你做出反应,你只是你自己的一个意识罢了。
良知不会出现在任何地方,它的作用是在于维持你“开悟的状态”而已,不要侥幸的觉得我得到了什么真正的信仰,那不可能,信仰只能让你发现——自己本身就是那信仰。
我们都是开悟的,我们在这个良知带着觉知走向世界深处的过程中,总有一个人在提醒你,那就是开悟的你自己,它会用信息来提醒你——你本就可以认知到这些信息,你在往何处探寻?
你的良知正在外向还是内向?这根本不在于你怎么想,因为你的想法都是被时间抛在了后面的想法,真正在于的事情是——你当下接受的世界信息是你意识中的哪一种,如此而已;而这些流水般的生命感受就如同白驹过隙一般扫过你的生命。
在感性与理性的规律被你自己把控,并让你的小我习惯了这二者的客观存在之时,外界的一切就成为了你的主观认识,这就是我们改善思维的唯一目标;你存在于哲学上的那些意志会进行分析——各种现象产生了这个奇迹般的变化,并且你最终选择了感性或者理性,那么你没有把哲学观念也看做是你自己的感性或者理性而拿去被小我认知。
哲学并不是我们做分析的必经之路,它是身体灵智被灵魂囚禁的结果。
身体的灵智不来自灵魂,它来自命运的赋予。
我们的灵魂来到身体之中后,一切都正在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