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炼钢炉——大规模量产钢铁的开始(1 / 3)
最早的大规模炼钢方法,由贝塞默发明。
19世纪5年代,克里米亚战争在东欧爆发时,贝塞默建造了一个新的细长炮弹。
他把它提供给了法国军队,但当时传统的铸铁大炮太脆,而无法开火。
所以,只有比铁更加强大的钢,才有更强大的性能来处理受控爆炸。
贝塞默发现,将融化的生铁放进转炉内,吹入高压空气,便可燃烧掉生铁所含的硅、锰、磷、碳,而炼成钢。
这就是转炉炼钢法,是首创大量产钢的方法,贝塞默的炼钢转炉成了新的钢铁之王。
中国古代在春秋时期,也掌握了炼钢的方法。
只是古代的炼钢法,工艺复杂,耗费人力物力很大,想要大规模量产根本不可能。
最关键的是,古代获取的钢,其性能各方面,都和后世的钢铁有相当大的差距。
朱标和朱棣两人,都不敢怠慢,便开始按照楚天所说,去各个部门,搜寻相关材料。
如果这些材料,是楚天去要的话,那八成是要吃闭门羹的。
毕竟楚天这张脸不熟,没有什么根基可言,很多大臣甚至根本不认识他。
但是朱标好使,这位大明国未来的储君,和下面大臣们的关系都还不错。
另外一边,楚天则是让朱棣去他老丈人徐达家里一趟。
徐达虽说这些年身体不太好,基本处于隐退状态,可毕竟在军中威望仍在。
可以通过徐达,来联络到军中的诸多将领。
朱标第二日,便去了工部一趟,从中挑选出许多工匠来。
这些工匠们,在工部的地位不高,算是最底层的人员。
原本他们还有些顾虑,毕竟在工部的这些差事,那算是铁饭碗,这要去的千机部,到底是什么地方都不知道。
不过来的人不是别人,而是当今太子朱标,他们才算愿意跟随前去。
至于工部尚书赵俊,倒是没有阻拦。
不就是一群工匠嘛,就算是借去了又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