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府中存银(1 / 3)
如今的镇南王府中,大小事物都由段夫人打理,下人丫鬟都由各自的管家婆子管理。
王府中人只有家臣例外,大理段氏不同以其他皇族,王府内是可以豢养家臣的。镇南王府内的家臣以四人为代表,分别是自小跟在段霈之身边的褚万里,古笃诚,傅思归和朱丹臣。
他们四人都是大理朝中大臣之子,自小便进了王府,跟着段霈之学习武功,除一阳指外,几乎所有的段氏功法都可以学习。
这四人中以古笃诚年纪最大,武功最高,最通情达理,也最受段霈之喜欢。据段霈之所知,古笃诚已有接近二流高手的实力。
府内武功最高的侍卫也不过是二流高手,且年龄远超古笃诚,古笃诚在大理年轻一辈中已经算是青年才俊。
段霈之与这四位家臣的感情深厚,想起记忆中他们的结局,不由得心里难过。
段霈之离开房间后去了账房一趟,以前自己从不在乎这府内琐事,重来一世,段霈之后续还想招募诸多武功高强之人,没银钱可不行。
王府中的财产可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王府本来就有的,无非是各种房契,地契,还有遗留下来的金银珠宝,各式各样的古玩。另一类是皇宫内的赏赐,也以一些地契、房契、珠宝和古玩居多。
段霈之让府内账房大致算了算,王府内目前可支配的金银不过万两左右,这倒是令段霈之挺惊讶的,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了,要知道,王府一个月的开销就不止千两,区区万两银票,还不足以维持府中一年的开销。
府中的各种进项一个月也有三四千两,这些进项只有店面铺子和俸禄,田地收租一年一次,每年约八千两左右,不算在其中。
为何觉得少呢,要知道,段霈之可是拥有大理半条街的人,每月的进项却只有三四千两。这也跟从前的段霈之痴迷武学,不好好打理有关。
了解这段时期的经济情况便可知道,大理不比大宋,人口密度和经济发展还是有差距的。
镇南王府中的珠宝倒是很多,多数都是王府数年来积累下来的,还有相当一部分是皇宫赏赐的。
不过,珠宝变卖后价值会有所降低,估计变卖后能有个三四万两就不错了。
府中的地契房契也有不少,不过这些都能产生固定的收益,维持着府中运作,自然不能被变卖。
段霈之虽贵为大理镇南王,也不是可以随意挥霍的主。不过好在,与皇宫类似,王府内并不铺张浪费,府内作风也以节俭为主。
另外,大理段氏喜好结交仗义豪爽的武林人士,时常对其中经济困难人士进行接济,府中余银不多也是情有可原。
对此,段霈之也不太担心,所谓杀人放火金腰带,段霈之这次想走的路,手上注定不会太过干净。
段霈之还真想去繁荣的大宋都城看一看,听闻宋朝都城汴京光人口便接近百万之多,店铺高达六千多家。
汴京夜市十分热闹,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要闹去处,通晓不绝,有各种稀奇古怪的玩意,勾栏瓦舍更是层出不穷,令人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