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9章 我愿大明如大汉,宁以强亡,不为弱(2 / 7)
宋代创立了比较完备的武科制度,并开始将武举制度与学校教育紧密的结合起来,呈现出体系化,成熟化的特点。
而武举考核的原则是:以策定去留,弓马决高下。
蒙元时期,对于汉人蔑视,自不愿见汉人习武,终元一代,并没有武举的开设。
而在大明建国的前一年,朱元璋就颁布了文武两科取士的诏书,广求天下能人贤士。
洪武三年八月,文科乡试如期而至。
第二年会试,会试三场过后,第十天殿试,朱元璋亲自观骑射。
朱元璋主张乱世用武,治世用文。
大明朝正是由乱入治之时,朱元璋的心思是:通过科举取士,一次性选取出文武双全的人才。
然洪武三年到洪武五年,文举连试了三年,朱元璋认为这些挑选出来的“后生少年”不堪重用,直接把科举给罢免了。、
直到洪武十七年,礼部多次上奏请求开设科举,加上各地官员被朱元璋杀得厉害,官员缺口很大,这才重新开设科举。
只是从此后只从文科取士,再无武举。
洪武二十年的时候,礼部这边再度上奏请开武举,被朱元璋驳回。
而后礼部尚书因罪降职后,至今礼部再无尚书人选。
朱元璋不开武举的原因,其实很简单:看不上。
一辈子打仗过来的他,看到那些后生晚辈的军事才能,就皱眉不已,军队随便抽出个百户出来,都要胜过这些士子十倍。
而大明之中,百户何止成千上万。
卫所制度,军户传承,让朱元璋觉得大明军事人才遍地开花,就没必要通过科举去寻找了。
招来的武科状元这般弱,岂不是让人啼笑皆非吗。
只是朱元璋哪里会想到,重文轻武的策略,影响到了整个大明的国运。
英宗时期,大明就已经不复洪武,永乐两朝之威武霸气,亦没有仁宣两代的承平晏乐,盗贼四起,边患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