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0章 大明太孙驾临倭国(2 / 6)
“诶,说到底还是人口储备太少了。”
朱英揉了揉眉头,稍微有些烦心。
看着到嘴的肉吃不到,这真是让人不爽。
倭国,北元,甚至是包括如今的西域,吐蕃,还有安南,占城这些地方,吸收了大量大明的人才。
有道是百年树木,十年树人。
教育是在大力普及,但是要等这些学子们成材,还是有很长的路要走。
原本大明的人才储备,已经是越发紧迫起来。
尤其是随着海贸的繁荣,海商的地位开始增长,许多学子甚至于读书之后,也没了考取功名的想法,更愿意去出海经商。
主要是出海经商这钱来得是太快了。
以京师为中心,大明的经济开始朝着四周辐射,江南一带的赋税再高,都已经是不放在江南大户们的眼里了。
他们跑一趟海所赚取的收益,轻松的就能缴纳一年的赋税。
如果不是朱元璋严令禁止不得荒芜田地,只怕是大量的农户都要被招走跟着跑海去了。
“北方的形势不错,东海那些女真人,散落的蒙古人都已经被招安,咱看是到了大力开发黑土地的时候了。”
在朱元璋的心里,钱财固然重要,但粮食才是一切的根本。
从小饿怕了的他,最担心的就是粮食问题。
因为大孙推崇商道的缘故,所以朱元璋也没有再对商人进行打压,算是默许了商人地位提升。
而大明各地,大量官营,民营工厂建立,对于普通百姓来说,种田哪有做工好。
往前一年的收成也不见得能换出三四个月的工钱来。
且不用担心天灾这些,只需要卖力干活就能得到温饱,这不比土里刨食要好得多。
农户的流逝,自然会影响到整体的收成。
朱元璋从岁入明细上可以清楚的看到,大明宝钞的岁入呈现很高的上涨趋势,可有了高产作物大量种植的粮食赋税,增涨几乎都要停歇下来。
在这其中,高产作物甚至是占据了大头,大米小麦这些产量没有怎么降低,但也没有多大增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