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因与果(1 / 3)
“寨里的斥候远远见过三大王的山寨,本来几个山寨人都不少,好像还有读书人,可不知为何都顺了那贼酋的麾下。″
“记,贼酋,名三大王者,好以术惑人,原本梁州善民举子,一朝被惑,竟皆从贼,一时百里榆林皆贼子贼孙,良善之民不得安宁,举家亡于邻州近县。三大王面狞似鬼,口似壶,音似枭。“
“别记这个了,等会再编,时间长着呢!“
旁边的镇抚冲着文书厉声喝道,转头又冲向堂中的四叔,“你继续“
“那三大王寨墙甚高壕沟甚宽,多有妇幼相戏相间。“
“记,贼人多好淫掠,四乡良民有未逃皆伏于贼刀兵之下,牛马驱于前,妇女载于后。更有胁稚童从贼之良妇,身死节失,迫于贼子甚苦,日夜仰首以盼王师。且贼人好结寨,深沟高墙,自号固若金汤,筑墙以防良民亡走,乃何远不能止。“
四叔绞尽脑汁地想着原来侄女哭腔里夹杂着的信息,现在的他恨不得多抽当时自己几巴掌---原来怎么就没多问几句呢?
可是现在也晚了,只能靠着印象再编一下,应该可以混过去吧…
“还有,斥侯探到那些贼人操练甚勤,且阵形有方,不像是单单那流民落草。“
“记,贼兵多悍勇,有乡间习武艺者教习,且多流溃士卒,贼人以重金贿之,以士惑之,贼寨中所发之兵不可轻视,当以重兵来讨…“
“对了,那斥候还说有个棍棒教头,身高八尺,面若红枣,怒时须发皆张,使一长柄朴刀,惯以马塑作矛阵教习兵卒…“
四叔刚说完这些话语,便听得一旁众将吃吃发笑,这不是三国演义里面的关公吗,难不成一会还得多出来匹赤兔马,再来个皇叔和屠户一齐结拜?这怎么可能吗。
堂上坐着的指挥使脸上也露出了笑意,三国演义他自然也读过,略想一下,冲着那抵笔的文书说句记上。
“记,贼寨有一教头,身长八尺,面若赤枣…“
等四叔将脑子中记忆都倒腾出来之后,那文书面前己经拓展出七八张抄满字的宣纸,这还只是初稿,等真正的掺水塘报呈上去,这个教头恐怕就得被吹成关公在世吕布重生。
虽然他的原型早己埋在了榆树林中---那个老兵是怀着恐惧和愤怒下葬的,他垂垂老矣的身躯早己腐烂变质,他的魂灵至今都徘但在自己开拓的土地之上…
可这并不影响塘报上的他依旧生龙活虎,甚至还有倒拨垂杨柳的英雄气概。
塘报玄幻一点是没问题,虚吹假报是带晋武官优良传统,也是封建王朝的通病,它也是士大夫和太监监军之下的无奈之举。
若是依沈知夏来看这还是吹的不够,比起后来明末士大夫那的“一炮糜烂十里““百胡破万军“的纯玄幻剧情,现在的“赛关公,花和尚“的武侠爽剧还远远触不到朝堂的g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