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论:踏莎行(1 / 1)
总体介绍:
踏莎行,词牌名,又名“踏雪行”“踏云行”“柳长春”“惜余春”“转调踏莎行”“喜朝天”[5]等。以晏殊《踏莎行·细草愁烟》为正体,双调五十八字,前后段各五句、三仄。另有双调六十六字,前后段各六句、四仄韵;双调六十四字,前后段各六句、四仄韵变体。
格律说明:
正体,双调五十八字,前后段各五句、三仄。以晏殊《踏莎行·细草愁烟》为代表。此调以此词为正体,若曾词、陈词之添字、摊破句法、转换宫调,皆变体也。按宋元人填此调者,其字句韵悉同,惟每句平仄小异。如前段第一、二句,黄庭坚词“临水夭桃,倚墙繁李”,“临”字平声,“倚”字仄声,“繁”字平声。第三句,欧阳修词“草熏风暖摇征辔”,“草”字仄声,“风”字平声。第四句,欧阳词“离愁渐远渐无穷”,“离”字平声,“渐”字仄声。第五句,晏几道词“粉香帘幕阴阴静”,“粉”字仄声,“帘”字平声。后段第一、二句,黄词“明日重来,落花如绮”,“明”字平声,“落”字仄声,“如”字平声。第三句,陈尧佐词“画梁轻拂歌尘转”,“画”字仄声,“轻”字平声。第四句,晏词“宿妆曾比杏腮红”,“宿”字仄声,“曾”字平声。第五句,陈词“主人恩重珠帘卷”,“主”字仄声,“恩”字平声。谱内可平可仄据此。至周密词,后段结句“莫听酒边供奉曲”,平仄独异,此亦偶误,不必从。
正体格律对照例词:《踏莎行·细草愁烟》
中仄平平,中平中仄。中平中仄平平仄。中平中仄仄平平,中平中仄平平仄
细草愁烟,幽花怯露。凭阑总是销魂处。日高深院静无人,时时海燕双飞去。
中仄平平,中平中仄。中平中仄平平仄。中平中仄仄平平,中平中仄平平仄。
带缓罗衣,香残蕙炷。天长不禁迢迢路。垂杨只解惹春风,何曾系得行人住。
变体一,双调六十六字,前后段各六句、四仄韵。以曾觌《踏莎行·翠幄成阴》为代表。此词前后段第三句减去“处”字、“是”字,第五句减去“奈”字、“更”字、“袅”字、“轻”字,结句减去“看”字、“断”字,即“踏莎行”正体也。转调者,摊破句法,添入衬字,转换宫调,自成新声耳。按赵彦端“宿雨才收”词,正与此同。前段第二、三句“牡丹将绽,也近寒食”,“近”字仄声。后段第三句“一月五番价、共欢集”,“月”字、“五”字俱仄声,“番”字平声。第五句“且莫留半滴”,“莫”字、“半”字俱仄声。第六句“一百二十个好生日”,“一”字、“好”字俱仄声。谱内可平可仄据此,馀参陈词。汲古阁本前段第三句脱一字。
变体一格律对照例词:《踏莎行·翠幄成阴》
仄仄平平,平平中仄。中平平仄仄、中平仄。平平中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
翠幄成阴,谁家帘幕。绮罗香拥处、觥筹错。清和将近,奈春寒更薄。高歌看簌簌梁尘落。
仄仄平平,中平中仄。中中中中仄、仄平仄。平平中仄,仄中平中仄。中仄仄仄仄中平仄。
好景良辰,人生行乐。金杯无奈是、苦相虐。残红飞尽,袅垂杨轻弱。来岁断不负莺花约。
变体二,双调六十四字,前后段各六句、四仄韵。以陈亮《踏莎行·上巳道中作》为代表。此词见《龙川集》,亦名《转调踏莎行》。每段上四句与曾词同,惟前后段第五句各减一字异。宋人精于音律,凡遇旧腔,往往随意增损,自成新声。如元人度曲,或借宋人词调,偷声添字,名为“过曲”者,其源实出于此。
变体二格律对照例词:《踏莎行·上巳道中作》
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平仄。
洛浦尘生,巫山梦断。旗亭烟草里,春深浅。梨花落尽,酴醿又绽。天气也似,寻常庭院。
仄仄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
向晚情怀,十分恼乱。水边佳丽地,近前看。娉婷笑语,流觞美满。意思不到,夕阳孤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