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0章:《芝加哥》(1 / 4)
曾经公众熟知的2002版歌舞片《芝加哥》,最早起源于1926年由真实事件改编的一个著名舞台剧本,并在随后一些年被两度改编成电影。
然后,这一故事重新受到关注是在1975年。
好莱坞著名电影人兼百老汇舞台剧大师鲍勃·福斯将《芝加哥》改编成了音乐剧,开演当年就取得了轰动,不仅夺得了多项托尼奖,还在随后一些年于世界各地连演数千场。
虽说商业和奖项上大获成功,但当年的《芝加哥》如同导演兼编剧鲍勃·福斯本人一样,充满争议。剧目少见地采用了‘打破第四面墙’的手法,频繁与观众‘互动’,让很多看客都感觉不适应。
另外,舆论圈子显然也不可能喜欢《芝加哥》对只知一味追逐热点完全不顾道德伦理的媒体以及为了获得曝光不惜做出任何丑事的美国名人文化的辛辣讽刺
大概因为过于颠覆性,从百老汇到伦敦西区再到澳洲悉尼歌剧院的连续数年巡演之后,再加上当时团队的变动,这一音乐剧在1983年收官,没能如同《歌剧魅影》那样成为百老汇常驻剧集。
如此直到两年前。
1996年,《芝加哥》在百老汇重启,基本还是基于鲍勃·福斯风格的一次改编,因为事先不被看好,从演员阵容到舞台布景都是各种精简节约,结果却出乎预料。
重启版本不仅在当年开演后大获成功,迅速收回成本并实现盈利,还创造了一个重启版本舞台剧的托尼奖纪录,当年一举拿下了六大奖项。
再然后,制作电影版自然被提上日程。
当好莱坞各家制片厂关注《芝加哥》的电影版权时,才发现,这一ip早已被丹妮莉丝娱乐拿下。电影公司囤积剧本版权是一种常态,各家对此倒不意外,只能再次感慨一下西蒙·维斯特洛的眼光。
不过,因为片单太满,两年前西蒙没有急着启动,直到现在。
原本的时间线上,《芝加哥》在2002年以4500万美元的制作成本取得了全球超过3亿美元的票房,超越《低俗》、《心灵捕手》、《莎翁情史》等一干招牌,成为截止当时米拉麦克斯出品最卖座的电影。
另一方面,《芝加哥》的成功,其实也刺激了韦恩斯坦兄弟的野心,在大制作文艺片的道路上一路狂奔,随后一些年《冷山》、《九》等大制作的连连失误,最终导致米拉麦克斯与迪斯尼分道扬镳。
这一次的米拉麦克斯早已烟消云散,对于《芝加哥》,西蒙当然不会错过,前些年列表寻踪的时候就已经悄悄将版权买下,当时《芝加哥》的音乐剧已经停止很多年,并没有引起太多人注意。
项目几个月前正式启动,西蒙也没走弯路,直接锁定了原版的导演和编剧,前期剧本搞定,这段时间正式开始选角。
其实角色候选西蒙也基本心中有数。
只是这部分流程就没有直接敲定,而是让负责项目的高门影业团队安排正常的试镜,当然,也仅限于小范围内的试镜。
波音767的前舱起居室内。
西蒙当下关注的就是角色问题。
手中资料上显示凯瑟琳·泽塔-琼斯参与了试镜,简单看过试镜样片,西蒙直接在文件上标注敲定为第一女主角薇尔玛·凯利。
然后就是第二女主角萝西·哈特。
原版的蕾妮·齐薇格并不在试镜者行列,不过,即使参与了试镜,西蒙也会直接pa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