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权利庇护的财富,终将散去!(1 / 4)
聊着天,小红已经带到他们来到了一处小河边,河边已有一两排零星的房屋,看样子是个小村镇。
这可着实令人惊喜。
这小镇还有点像高晋老家响风镇,村口一块石碑——东风镇,没想到还是个镇?
高晋和郑一川相视一笑,高晋一声口哨声召回了自由行走的小红,郑一川拉起了缰绳,驾着车进入了这个村镇。
村口人家架着一张织布的纺机,旁边还有一个古朴的纺车,纺车上还有麻丝之类的,从屋内走出一位用布巾包着头、衣着朴素的大婶。
郑一川朝她拱手行礼,“大婶,我们是从巴东郡来的,本来想去魏国,结果我这兄弟受伤了,走了一两天才走到这里,想看看村子里有没有医家?”
那大婶朝车上的高晋望了望,果然伤得很重,但又警惕得问道,“这是刀伤?你们该不会是哪里的逃兵吧?”
郑一川见状扯了个慌,“大婶,我们不是逃兵,有贼人想抢我们的马,我兄弟不让就被砍伤了”。
“大婶,我们真不是坏人,我是个书生,我大哥受伤很重,再得不到救治他会死的”,一川着急了。
这时,从屋内走出一名满脸胡子的中年男子,“让他们进来吧”。
“好吧,那你带着你的兄弟进来吧,我男人会治伤”,大婶说道。
“是他!”一川惊喜不已,“高大哥,是在草棚帮忙的那位马贩!”
“我可不是马贩,我只是路过”。
原来,这家人姓余,是两夫妻,那男子在草棚内见到过高晋和郑一川,算是当场的目击证人,也因此认出了郑一川,决定出手帮高晋治伤。
了解了大概之后,郑一川一口一个余大嫂、余大哥地喊着,让两口子亲切不已。
这东风镇其实不大,还挺新的,这些房屋好像建造不久的样子,总共也就二十余户人家,余大嫂织布,余大哥虽谈不上正经医家,但长期野外打猎、采药,治疗一些外伤也不在话下。
就这样高晋二人在余大哥家住了下来,只不过这余大哥懂得确实多,对这边境之地的地形风貌了如指掌,郑一川猜测他的身份一定不简单,而高晋也从他的包扎手法上推断,这余大哥可能在军队待过。
不过,当下是寄人篱下,别人能够救助自己,高晋已经非常感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