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池河太平桥(2 / 3)
这个乞丐正是何两生。他化妆成乞丐,在太平桥设伏。太平桥是回京必经之地,他算准了太子一定会来,因此昨天一晚没有休息,天亮前就赶到了这里。本想在此截杀太子,见茶棚众人站在路中央,知道想伏击太子不止自己一人。敌我不明,暂先隐忍不动。两个樵夫走出来,他就认出他们正是在醉仙楼遇到的河间双煞耿氏兄弟。偶然看见老秀才频频给小童子使眼色,就知道这两个人图谋不轨。后来看见小童子偷偷把手伸向怀里,眼里有惊恐之色,猜想他必是被胁迫要下杀手,才有掷棍点穴之事。
“我为什么救你?是因为他们偷偷摸摸背后偷袭、胁迫小童搞暗杀,这些卑鄙行径为大丈夫所不齿,我向来厌恶。再者,我不让他们杀你,是因为我要亲手杀你。”书生的话让大家都很吃惊。
“你为什么要杀我?谁派你来的?”太子不解。
“好!我就让你死的明白。我早已查明你就是当今的太子。你还记得你的爷爷老贼朱棣诛杀了方孝孺十族这件事吗?”乞丐的话,再次让在场的人吃惊,也让每个人的心情格外沉重。
方孝孺,字希直,又字希古,zj省台州府宁海人。幼极其聪明,读书甚多。稍长师从明初名儒宋濂,并成为宋氏得意门生。宋濂收得这样一位弟子,是非常自豪的,曾两度赋诗加以赞扬,甚至将其称为百鸟中之凤凰。“晚得天台方生孝孺,其为人也,凝重而不迁于物,颍锐有以烛诸理,间发为文,如水涌而山出。喧啾百鸟之中,见此孤凤皇,云胡不喜!”建文帝登基后,非常依赖重用方孝孺,总是向他咨询国家大事,请教读书时的问题。君臣二人在治国理政方面观点居然非常一致,朝中所有文件诏檄全由他草拟。建文帝决心励行仁政,以儒家思想为指导,进行政治革新,方孝孺衷心辅政。
建文帝最棘手的问题,就是削藩。明太祖建国后为了永保大明江山,采取了很多措施,器重分封诸子就藩全国就是其中一个重要举措。但是太子朱标早死,朱元璋传位于太孙朱允炆。朱允炆面对手握重兵、虎视眈眈的叔叔们,意识到只有削藩才能巩固皇权。但是削藩的策略触动了他的叔叔燕王朱棣。
明成祖朱棣,是明朝的第三个皇帝。他是开国皇帝朱元璋的第四子,生于元末群雄争锋的年代。元至正二十年(136朱棣出生,11岁被封为燕王,17岁迎娶徐达长女,21岁带着金成祖像册金宝就藩北平。4岁以“靖难”名义兴兵,四年后从他的侄儿建文帝手中夺得了大明江山,在位22年,改年号为“永乐”,谥号“文皇帝”,故又称“文皇”,庙号“太宗”,世宗改“太宗”为“成祖”,死后葬于长陵。朱棣的性格颇像其父朱元璋,同时也是继朱元璋之后又一位雄才伟略的皇帝。他的一生跌宕起伏。洪武二十三年,燕王朱棣率军征讨蒙古乃儿不花,大获全胜,从此声名大振,也为后来靖难之役的胜利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建文帝登基后锐意削藩,藩王人人自危,而燕王为强藩之首更是削藩的主要目标。建文元年七月,朱棣起兵。4年后,从金川门攻入南京,建文帝不知所终,朱棣即皇帝位。他南征安南,五入漠北,迁都bj,编修《永乐大典》,派郑和六下西洋,正如《明史》所说“文皇少长习兵,据幽燕形胜之地,乘建文孱弱,长驱内向,奄有四海。即位以后,躬行节俭,水旱朝告夕振,无有壅蔽。知人善任大明太宗皇帝御制集,表里洞达,雄武之略,同符高祖。六师屡出,漠北尘清。至其季年,威德遐被,四方宾服,明命而入贡者殆三十国。幅陨之广,远迈汉、唐。成功骏烈,卓乎盛矣。”朱棣在位期间,文治武功,可比汉、唐。然而他性情暴戾,制造了几起血腥大案,如瓜蔓抄、诛十族、后宫惨案等,“革除之际,倒行逆施,惭德亦曷可掩哉”。
建文四年六月十三日,朱棣帅军攻破南京金川门,迅速进入皇宫,于是“宫中火起,帝不知所终”。人们从火中发现一具尸体,燕王朱棣便下令说建文帝已自焚死了。六月十七日,朱棣正式称帝,是为明成祖,改年号为永乐,改建文四年为洪武三十五年,就是要把建文一朝直接抹掉。他对建文朝大臣进行了清算,凡是忠于建文的大臣一律以“奸臣”论进行杀戮。据郎瑛《七修类稿》所载,连自杀殉节在内竟有“百廿四人”。
朱棣还不解气,把建文诸臣的家属发配到教坊司、锦衣卫、浣衣局及功臣家为奴。这些人惨不忍睹。在《南京法司所记》中有这样的两则记录:“永乐十一年正月十一曰,教坊司于右顺门口奏:齐泰姊及外甥媳妇,又黄子澄妹四个妇人,每一日一夜,二十馀条汉子看守着,年少的都有身孕,除生子令做小龟子,又有三岁女子,奏请圣旨。奉钦依:由他。不的到长大便是个淫贱材儿!”“铁铉妻杨氏年三十五,送教坊司;茅大芳妻张氏年五十六,送教坊司。张氏病故,教坊司安政于奉天门奏。奉圣旨:吩咐上元县抬出门去,着狗吃了。钦此。”齐泰和黄子澄是建文帝的主要谋臣,主张削藩,朱棣因此记恨他们;铁铉在战场上对战朱棣,并对朱棣“骂不绝口”,后来朱棣把铁铉凌迟,再投入油锅中煎炸。朱棣处死他们不够,还要折磨他们的家人。
方孝孺灭十族最为惨烈,古今罕有。当初,朱棣率军从北平出发时,姚广孝为方孝孺求情:“南京城攻下之日,他一定不投降,希望不要杀他。杀了方孝孺,天下的读书种子就灭绝了。”朱棣点头应承。朱棣攻入南京后,曾四次派人召方孝孺,孝孺坚决不从。朱棣让他的学生前去劝说,孝孺对他们讲:你们跟我数年,难道还不明白道义是非。朱棣问姚广孝拟即位诏书的人选,对曰:“他人不足以服天下,必须方孝孺。”方孝孺最后被逼前去,乃穿孝服相见,号哭不止。朱棣见状,起身相劝:“先生毋自苦,予效周公辅成王耳。”孝孺问:“成王安在?”朱棣回答:“彼自焚死。”孝孺又问:“何不立成王之子?”朱棣答道:“国赖长君。”孝孺再问:“何不立成王之弟?”最后朱棣不悦:“此朕家事。”送上文房四宝:“诏天下,非先生草不可。”孝孺接过毛笔,大书“燕贼篡位”,掷笔于地,边哭边骂道:“死即死耳,诏不可草。”朱棣怒气冲冲地说:“汝安能遽死,即死,独不孙九族乎?”孝孺则回敬道:“便十族奈我何!”朱棣大怒,命令将方孝孺车裂于街市,下令逮捕方氏宗族连同门生共十族847人,在聚宝门外诛杀,用了七天时间方才杀完。
君子守道,小人重利。与方孝孺不同的是,也有一批朝臣迎附新主。《明史》记载:燕兵逼近京城。王艮与妻子诀别:食人之禄者,死人之事。吾不可复生矣。解缙、吴溥与王艮、胡靖是邻居。城陷前一天晚上,都汇集在吴溥家。解缙陈说大义,胡靖亦奋激慷慨,王艮不说话却独自流泪。三人归家后,胡溥的儿子胡弼年纪尚小,感叹道:胡叔能死,是大好事。胡溥说:不会的,只有王叔叔才会死。语还没说完,听见隔壁胡靖喊:外面兵荒马乱的,记得把猪看管好了。吴溥回头对儿子说:一头猪尚且舍不得,还肯舍生乎?不一会听见王艮舍有哭声,已经喝毒药死了。史书记载,缙驰谒,说他连夜出城迎叩反王朱棣,并踏着方孝孺的鲜血,为朱棣起草登基诏,平步青云。
何两生无法释怀家族八百多人的惨死,激动地双手颤抖,宝剑一分分递进。“我是方孝孺的儿子,你是朱棣的孙子。父债子偿,今天我就要让你为惨死的八百多人偿命。”
“你今日杀本宫,合情合理”,太子知道对方不是汉王、赵王或是朝廷的刺客,而是方孝孺的儿子,心里多了一份自责。他与祖父朱棣嗜杀不同,更加向往儒家仁爱之道,从心底里敬佩读书人的气节。
“方孝孺是忠臣!”太子再次说出了这句话,何两生不禁心头一动。“他以社稷、君主为念,唯独不顾及自己和家人,真乃天下读书人的种子。我一直佩服的很。”
稳了稳心神,太子继续说道:“但是,此时你不能杀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