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棒针(3 / 4)
看了公子的示范,杨李氏和小巧有些开窍,原来是这么织的,拿起两根棒针,照着贺宣的样子开始绕线。
贺宣看着她们把自己刚开始做错的动作学了个全,内心满是横线,明明自己记忆中同学妈妈做的很轻松,怎么自己上手就这么难。
宋婆子对织毛线不感兴趣,“公子,我还是先把捻线学好一些,用针织有些难,我怕是学不会。”
贺宣也不勉强,等她们都上手了,自然会知道针织比织布要简单许多。
罗家旺在库房帮忙,用铁板刷梳理羊绒,或者帮她们整理毛线,小竹跟着贺宣去对账。
修葺屋子花了二十几两银子,主要是木匠的支出,房梁上的木条子,加固门窗的钱,然后粉刷墙面买的石灰,糯米的花销,还有锤子,凿子,这些工具,剩下的就是零零散散的车马费之类的。
放在村里,二十两,可以盖四五间屋子了,但是在京郊,只够修缮下的,这里面还不含人工费,都是贺宣雇佣的工人或是下人干的活。
贺宣顺便把老杨叫来,询问田庄的进项,夏收的麦子已经入仓,贺宣收了六成的麦子,足足有九十石,堆满了三个仓库。
“按照现在的行情,三个仓库的麦子价值一百三十两左右,等到了年关,会上涨一些...”老杨根据多年经验,把夏收的租子转化成银钱,让公子听得更加明白些。
要是等到过年的时候,这些麦子大约能卖一百五十两银子,除开麦子,田地还有大豆玉米的收入,比起麦子要少一些,不过田庄一年产出的粮食价值大约在二百两,这里不包含山坡上的鸡鸭。
粮食自然不能全卖,贺宣了解清楚田庄的收入,才好比对支出。
余叔余婶刚来贺宣家的时候,一年也就二两银子的工钱,在县城已经是很不错的价钱,当然了,后面贺宣开了铺子,也给大家伙涨工钱。
可是京城的物价大约是县城的两三倍,工钱也水涨船高,像是小竹和罗家旺这样的雇工,月钱贺宣定在八百文,小竹做的是账房的工作,跟着贺宣最久,自然不能低。
罗家旺不仅会功夫,贺宣雇佣的时候,还说过让他负责作坊,给的是护卫和后勤双份工钱。
杨益康是多年的管事,不过他不是雇佣,而是贺宣买来的,工钱只比两人少一些。
然后就是有粮,马勇,高卫他们,跟赵林一个档次,每月五百文。
内院的杨李氏,宋婆子和小巧,平常工钱是四百文,要是还做了羊毛这些活计,这个月先加一百文,后面的看活计加钱。
这十个人的月钱就要六两银子,一年要七十两,再加上吃饭做衣,还有年节的赏钱,田庄的收入剩不下多少,贺宣要是去书院念书,估计束修都不够。
账本这么一算,羊绒衣裳得加快了,不做点小生意,贺宣存下的银钱用不了两年。
好不容易在村里基本实现财富自由,上了京的贺宣又被打回原形,算清楚了一年的收入支出,有种紧迫感,要抓紧挣钱,不然去了书院还会因为付不起束修被赶出来。
想到这个凄凉的画面,自己的书籍,箱笼都被书院扔出来,旁边还有人嘲笑,哈哈哈,哪里来的穷小子,付不起束修还来上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