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3.家传的稳重(1 / 3)
一场盛事,引来了山海之潮。裴青低调地混在人群里,没有同友人一道,也未去关注看台,身边只有书墨一个随从。听着耳边间或传来的低声探讨,他的目光穿过人群落在偌大毓秀台顶端,在那里,一身黑白水墨山水纹的少女一改往日清丽,黑发高束脑后,以玉簪挽髻,粉黛不施,虽不做男装打扮,却比男儿更利落飒爽。
她坐在一群儒士大家之中,姿态谦逊却不卑微,认真倾听着旁人言论,间或出声,话虽不多,却引经据典字字珠玑。那些原本对她或有轻视之人,随着她逐渐显露本领与底蕴,也都默默收起鄙夷心思,慎重地将其作为对手看待。
日光照在毓秀台上,为每个人周身都镀了一层光晕,而在这些光晕之中,裴青眼里,唯有那个女子,却比太阳还要耀眼。
早在辩题出现时,裴青便隐隐意识到今日这场盛事背后有其他意图,当杨缱出题这一消息传进耳中,心下更是笃定。他有些唏嘘,也有点恼,但更多的却还是无以言说的动容。
杨缱这么做,或许初衷只是想为他所图之事多一些名正言顺的助力,让他不至于动手之后被人指着脊梁骨大骂不忠不孝。但裴青心里却明白,这场论礼出现得太是时候,几乎不费吹灰之力便转移了众人的注意,而这正是他想要的。
嫡庶之别,是一道百多年来亘古不变的矛盾命题,杨缱也不是一开始便想火力全开针对齐孝侯府的。她心中自有自己的考量。因为自始至终,窦月儿也好,裴瀚也罢,都不是她攻击的目标。她对嫡庶的看法脱胎于信国公府,怎么可能对庶出有敌意?她的目标,自始至终都只有一个人——齐孝侯裴坚。
这个人,是一家之主,一族之首,所作所为却丝毫配不得裴氏宗族对他的培养。杨缱从来看问题都只看根结所在,与人争辩、论学之时也都喜好一针见血直指中心,如今跳出局外,抛开与裴青的情分,用往日与人辩学的态度再看陈裴之争,看齐孝侯府,脉络便陡然清晰起来。
裴坚,才是一切的根源。
认准了这一点,杨缱的思路便格外明了。
只不过她终究不是太过尖锐之人,在各种考量下才慎重选定了辩题,每次开口也都腹有斟酌,既不会太过直白,也不至让人察觉太多,说白了还是在为裴青考虑。
换做今日出题者是季景西,兴许他根本不绕弯子,上来便会指名点姓,说些类似“齐孝侯府世子裴青为庶弟守重孝是否得当”、“裴小侯爷身为一族宗子,却被府中庶母操纵亲事,简直滑天下之大稽”之类令所有人措手不及的话。
这么一想,杨缱已经很温柔了。
裴青静静站在那里听了许久,意识到有人开始将话题往近日裴陈之争上引,便知接下来他已无需再听下去。最后看了一眼高台之上的杨缱,他默默垂眼,果断抽身而去。
裴青的离开,没有惊动任何人,可杨绪尘还是在暗三的提示下知晓了他的动向。想到这两日裴世子私下的小动作,尘世子心有所感地望向高台。他有一种预感,这场论礼结束后,一切便会有定论。
毓秀台论礼要持续三日,第一天结束时,话题依旧围绕着嫡庶尊卑进行,虽然有人扯到了陈裴之争,提到了齐孝侯府庶子裴瀚与陈家三房嫡女陈六议亲,但也不过试探之举,毕竟此事牵扯甚广,能不能说,还得再等一等各方反应。
杨缱在第一日的表现可圈可点,不激进也不消极,她思路清晰,语出中的,给不少人留下了良好印象。她年纪小却入南苑夫子门槛本就惹争议,许多人怀疑南苑书房接纳杨缱是想向世族示好,对杨缱本身的才学并不看好,此次论礼倒是为她赢得了不少改观和赞扬。
与人论学本是乐事,然而杨缱费尽心思拟辩题,小心翼翼往设定好的路上走,一整日下来难免疲累,回府后勉强用了晚膳便早早睡了。杨绪尘大病初愈,只听了前半日便被落秋劝回去歇着,杨缱回来时他正好醒来,顺手便帮她挡了无数上门拜访求见之人。
白日睡得足,晚上精神便好,杨绪尘睡不着,索性起身在院子里散步。暗三悄无声息地出现,在他耳边低语两句,杨绪尘安静听完,道,“人现在在哪儿?”
“还在后墙胡同,已经两炷香了。”暗三答,“需要属下去把人请来么?”
杨绪尘嗤笑,“不用,谢少主乐意站,就让他站着。”
暗三欲言又止。后巷虽不是国公府的地界,但隔一道墙便是锦墨阁。就这么放任谢家公子盯着锦墨阁方向看,似有不妥。
“他不会做多余之事,不用费心防他。”尘世子继续慢悠悠踱步,“咱们这位状元郎大概是今日瞧见了恩师,终于想起过去那丁点同门之谊了……呵,早干什么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