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9. 书令史为记 杜审言:姜侯一定是看中了……(3 / 5)
然后再次抬头望日:今日的晨钟怎么敲得这么晚啊。
说来从昨日起,杜审言总忍不住激动,在心里想:虽不知此番书令史还有谁,但既然有他,便是姜侯的欣赏他的才华!
需知在文人中,姜侯相才之名,久已有之,且这些年愈加传的神乎其神——
从姜侯年少时,于先帝诗会相中卢照邻;再到其为吏部侍郎时挑骆宾王入国子监;后来姜侯为姜相时,曾于稷下学宫行诗会,令十六岁的王勃和十五岁的杨炯自此扬名。
而时间也证明了,这四人在诗上,确皆是才高于世,令具一格。
这几年,已经有人把他们四人并称,只是对于排名,没有人敢轻易下定论。
一来这四人,除了卢照邻外,三个都在国子监为官,都是抬头不见低头见的同僚,自然彼此谦逊称不如其他人。一来,这四人里,王勃杨炯都还年轻,将来未可限量,自然不能排名。
杜审言现在就忍不住放飞遐想:姜相难道也相出了他的超出世人的才华?所以才特意提拔他做书令史,随行巡察天下十道?
*
杜审言的猜测……自然是不对的,起码不全对。
毕竟无论是姜沃看来,还是历史公论,杜审言是有才华,但距离初唐四杰,还是差一层的。
姜沃这回出巡,选书令史的时候,自然先把正在京城的初唐四杰里的三位都挑上。只有卢照邻此时不在京中,不过也没关系,他正在孙神医处,到时候从江州一并带走就是了。
总之,滕王阁上,初唐四杰一个都不能少。
而她之所以想起杜审言,正是因为初唐四杰集齐,让她想起了那首写四杰最出名的诗——“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2]
这首诗的作者:杜甫。
杜审言,正是杜甫的祖父。
姜沃这也算是某种意义上的替身文学了:我既然可能活不到见你的年岁,那就先选你祖父随我出巡吧。
而且书令史这个官职,也算是她为了杜审言特意选定的。
杜甫之诗,因其文备叙其事,所见毕陈于诗,故而在唐代就被称为‘诗史’。[2]
其祖父应当也差不多吧。
如今还未有子嗣的杜审言进士,就是这么被选入队伍的。
连蜀州的官都不用去做了。